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您请家教吗——聚焦马路家教市场

摘要:

    7月2日午后,骤雨初歇。市区劳动路中段靠近西湖公园西门的人行道上,一群学子如雨后春笋般涌了出来。他们或站或坐,或三五成群低低私语,或一人向隅手不释卷,静静等待机会的降临。

  这些学子几乎都来自许昌学院。自6月下旬学校放暑假以来,这段200余米长的人行道就成了他们找家教工作的“根据地”。他们多是在身前摆着“家教”的牌子,踩着家长上下班的点儿,如潮汐有规律地时隐时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马路家教市场。

财富与经验并重

    悠长的暑假,哪个学子不想在炎炎夏日里好好放松放松。但假期过后,一笔不菲的学费也困扰着不少家庭困难的学子,他们不得不在假期里想方设法为将来筹谋。勤工俭学的方式固然很多,而作为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守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找一份家教工作就成了他们的不二法门。

    许昌学院物理系一位姓李的女生在路边守了快一星期了,读大二的她去年暑假就是在这儿找了份家教工作。攀谈中她告诉记者,这些天一直下雨,来的家长少,也有家长来问过,但因为价钱没谈拢,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要出来做家教时,她话语间透出了警觉。她说:“做家教可以为以后出来工作积累实践经验,我们以后要做老师的。”当被问及做家教是否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时,她有些不自然地说,自己不是许昌人,放假回家没事可干,如果能找到一份家教工作,下学期的生活费相对就会宽裕。但她强调:“我们更看中经验的积累,我们虽然用知识交换财富,但知识毕竟是无价的。”

    相比之下,一位接受采访的数学系男生就自然诚恳得多。他告诉记者,他们班有38名同学,像他一样出来做家教的有八九个,都不是本地人,家里经济条件都不太好。据他所知,其他系的情况跟他所在的系差不多,出来做家教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0%,且以外地学生居多。他说,做家教,可以积累经验,但增加收入也同样重要。他认识的同学里,有人同时兼三四份家教,一个假期下来收入2000多元,生活费和学费就不用那么愁了。但那样也很累。大家理想中的目标是,一份或两份家教,1000元左右的收入,既起到“实战演习”的作用,又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竞争与等价交换

    每天抱着同样目的来到马路家教市场等待机会的学子有百余名。有市场就离不开竞争,就免不了讨价还价。

    谈到马路家教市场的成功率,据部分学生讲,首次成功率不高。由于做家教的学生多,很多家长经常走马观花般问两句就换人了,总有种“货比三家”的优越感,而且他们初次开出的价钱也很难让人接受。多数家长倾向于月薪300元左右的价格,而多数学生则更喜欢按每小时5元计价。出于种种考虑,如今的学生很排斥那种保姆式包吃包住全天候的服务方式,他们更倾向于相对自由地支配时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做家教的学生之间虽然存在竞争,但他们不会为了达到目的偷偷降价,恶意竞争。他们中很多正在找家教工作的人表示,只要有耐心,有恒心,5个同学里面总有二三个能找到一份家教,其中还不乏运气特别好的。他们指着一位穿红上衣的女生说,她第一天来就找到了一份家教,下午没课时她还经常帮同寝室的女生和老乡联系家教工作。

    记者于是找来这位幸运的女生“取经”。她很大方、健谈,毫无保留地道出了自己的经验:“现在很多家长请家教并不仅仅是为孩子补习功课,他们更愿意找一个相对可靠、稳重、交际能力强的学生陪自己的孩子过暑假。所以他们很少问我们的学习情况,对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看重。至于专业方面,多数家长都选择学理科的,找文科补习的一般都以英语为主。而且,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找到家教工作,很多家长都认为女孩子脾气好、有耐心、够细心。”  

规范与前景展望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遭遇了一次城管人员的突击检查。

    下午4点半左右,平静的家教市场有了一丝骚动,只听一些同学低声说:“检查的又来了,快把牌子收起来!”只见几个穿制服的城管人员边吆喝着“把牌子收了”、“到那边去”,边作势驱赶学生,一个来不及收起的木牌子被他们折成了几段。学生很配合地四散开来,并没有和城管人员发生争执,但城管人员走后,他们又退回原地守候。看得出城管人员对这些学生也很宽容。一位带队执法的队长告诉记者,劳动路车辆、行人压力很大,学生在人行道上聚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市容。而且,在马路边设市场,对学生、家长来说都不安全,他们在附近的僻静路段为学生辟出了专门区域,希望他们到那里集中找家教工作。

    在他的指引下,记者果然看到不远处有一条写着“许昌学院家教服务中心”的红色条幅,条幅下一张桌子、几张凳子,几个学生守在那里。一位负责组织的学生会干部无奈地告诉记者,来他们这里登记的同学不少,但由于来咨询的家长少,经常出现来一个家长一群学生一拥而上的现象,这样一来,成功率不高不说,还有同学对机会均等、平等公正质疑,使他们很难开展工作。最终,客观存在的供求差距使多数学生还是愿意“自谋出路”。

    据记者了解,针对这种无序状况,学校和相关部门也曾协商对学生的家教活动进行一些规范,但目前仍没看到行之有效的措施出台。另外,学生进入居民家庭后的安全问题、家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权益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为此,有关人士建议,学校或社会团体可办些收费低且能真正帮助学生的家教中介机构,让他们早日由马路家教市场走向规范的市场。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