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西街今日花更红——禹州市韩城办事处西街村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摘要:

    初夏时节访西街,村内五纵四横的街道又宽又靓,交通顺畅;商业区内门店林立,经营人员笑脸灿烂;绿树红花掩映的村民住宅楼拔地而起,星级文明招牌引人注目……

    禹州市韩城办事处西街村党委书记程云岭告诉笔者,多年来,他们要求村组干部修“官德”,一般党员修“党德”,普通群众修“民德”,通过“以德治村”,实现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2002年全村实现产值2.02亿元,上缴税金512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896元。该村还先后荣获“河南省明星村”、“全国农村创建示范点”、“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干部修“官德”,
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西街村把村组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教育村组干部修好“官德”,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他们在村组干部中开展“假如我是一名村民”换位大讨论,转变干部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干部的公仆意识。为了从根本上转变村组干部的工作作风,他们结合本村实际,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征求村民对村“两委”班子及成员在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的意见,并确定了百户有能力的党员、村组干部和富裕户,与百户相对落后的农户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帮信息、帮技术、帮资金等,带动村民致富。

党员修“党德”,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为进一步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村党委提出全体党员要修好“党德”。村里向每一名党员发放了“警示牌”,教育广大党员对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时时刻刻自查。他们还在党员中开展了“两带三帮一创”活动,即党员带头劳动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帮思想上的“病人”、帮经济上的“穷人”、帮法制上的“盲人”,争创先进党组织。几年来,党员在村里义务担任信访调解员、普法宣传员,成功地将全村的113起矛盾和纠纷全部内部化解,确保了全村的社会稳定。为激励现任党员干部,他们专门对建国以来为西街建设作出贡献的120多名老干部、老党员进行采访,建立了“功勋谱”,并组织现任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观看,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勤劳致富的积极性。

村民修“民德”,
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为让村民修好“民德”,他们在村里实施了“公德文明工程”评比活动。该村制定了翔实的活动准则,评审时以户为单位,由村民对照条款平时自查打分,年终报村民组评审。凡得分在村民组前10名的挂“小康明星之家”匾牌,次之挂“公德文明之家”匾牌;得分排在后3名的挂“尚需努力之家”匾牌。评选结果与福利待遇挂钩,在每个村民组张榜公布。匾牌的差异,成了村民身份的象征,使得家家户户由过去的攀富比阔,变成了比匾牌档次,比文明程度。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