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音像店:全面复苏
八一路中段一街两旁密集地分布着十几家网吧。7月17日一大早,记者随意走进其中一家,发现那里的地面刚刚扫过,墙壁和天花板也都刚粉刷过,室内还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消毒水气味。
据该网吧一位管理人员介绍,他们按照市文化局和卫生局的要求,每日消毒两次,保持室内的通风与清洁。对上网人员,他们实行严格的管理,要求其必须认真填写健康卡和测量体温。当记者问这位工作人员对此会不会感到厌烦时,他说,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自身的健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同行竞争,因为现在人们的卫生意识都很强,警惕性很高,来上网的人到了网吧会首先注意这里的卫生情况,只有把卫生搞好了,才能吸引更多上网的人。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另外几家网吧,那里的情景与刚才那家网吧大致相同。
与网吧相比,音像店受非典影响不大。古槐街一家音像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在非典期间音像店没有关门停业,而是一直在经营。由于那时候人们很少外出,看影碟成了很多人的消遣娱乐方式,因此音像店的生意还算红火。非典过后,随着生活秩序的逐渐恢复,音像店的生意也恢复到了非典之前的水平。在其他几家音像店,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表示,现在无论是影碟的出租还是销售都基本与非典之前持平。
市文化局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对市文化局来说,管理也是服务。遭受非典重创的文化市场需要休养生息方能恢复活力,为此,市文化局有关部门对提出复业要求的商户总是从严、从快进行验收检查,力争做好服务工作。
演出团体:苦练内功
非典给我市几大剧团带来的创伤是严重的。如今,戏曲的大多数观众在农村,春季本是跑“台口”的黄金季节,但是非典的肆虐,使我市的演出市场遭遇了一场寒流,仅市豫剧团的损失就达10万元。演出市场关闭,许多演员放了假,工资仅发60%。随着夏季的来临,演出市场是否也能走过“严冬”呢?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几家专业剧团。
在市豫剧团,记者了解到,七八月份是演出淡季,剧团没有接“台口”,而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今年9月份举行的中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的准备工作中。这次中国剧协举办的展演要求必须是演出千场以上的好剧目,《倒霉大叔的婚事》荣列其中。在市越调剧团,由《简帖恨》改编的《灞陵情恨》正在紧张地排练摄制之中,这个剧目准备报送今年的全省“五个一”工程奖。此外,中央青年唱片社决定将越调剧团的7个大戏录制成光碟予以发行,在排练大厅里,演员们苦练内功,决心将《三勘蝴蝶梦》、《狸猫换太子》、《无佞府》这几出传统古装戏打磨得精益求精。在市曲剧团,演员们刚从登封演出归来。据一位负责同志介绍,截至目前,剧团今年演出了120多场,比去年同期少了80多场。为了弥补这一损失,团里的工作人员都分配了联系“台口”的任务,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总之,市曲剧团决心用勤奋的工作弥补非典带来的损失,力争使今年的演出收入与去年持平。
市文化局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我市几大剧团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参加目前正在举行的许昌市青年演员戏曲大赛。这次大赛由许昌市文化局与许昌电视台联合举办,目的在于展示我市青年演员实力,引导演员苦练内功,提高业务素质,探索一条戏曲吸引城市观众的新路子。
总体看来,目前我市的文化市场正呈现出逐步恢复的良好态势,可谓风雨过后见彩虹。而且,一些文化单位通过非典的考验,在经营管理方面总结出了不少新思路,也将对整个文化市场的全面复苏起到调整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