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昆明一家“商务咨询”公司的鲁周受38岁有钱少妇陈芳之托来到成都,调查其丈夫是否有婚外情。经调查,鲁周认为陈芳的丈夫刘喻是清白的,然而就在他决定回昆明的当天,却发现另有隐情……
2003年7月5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进出港大厅左侧咖啡厅一隅,一男一女相对而坐,默默无语。当飞往昆明的乘客开始办理登机手续时,只见那男子从衣袋里掏出两张机票,选出一张后,抬头看看坐在面前的漂亮女人,苦笑一下后,断然把手中的机票撕成两截儿。
见此情景,坐在对面的女子表情仿佛一下子凝固了。她的眼圈瞬间发红,随后木然站起看了男子一眼,无声地走出机场大厅,而把机票撕成两截儿的男子则拎起皮箱……
当鲁周再次来到成都坐在记者面前,用平静的语调娓娓道出这一切时,仿佛是在讲述只有在小说和电影中才会发生的一幕……
美女相求
几年前,鲁周在昆明注册了一家“商务咨询”公司。当过兵、复员后做过保安“统领”的鲁周认为自己很适合做这项工作。
按事先约定,鲁周乘出租车入住了陈芳已为他订好的一家酒店。刚进房间,鲁周的手机就响了起来,陈芳在电话里告诉鲁周,晚上不方便与其见面,明天再联系。
这类“主顾”见得多了,鲁周并不在意,在初始的几次谈话中,鲁周都告诉陈芳,做此项“业务”,自己还是新手,况且自己外省的“业务”几乎不接。但陈芳已认定了此事非鲁周不行,还未等鲁周再说什么,“预付款”已经汇到了。
人还未见面,“预付款”就来了,况且,一切还无从谈起呢。仅在通话中,鲁周就能深深感觉陈芳是一个有教养、有理性的女性。
本来是可以拒绝的,但到了后来,鲁周就鬼使神差地来到了成都,这时还希望快点儿见到陈芳,看看她到底有多大的诱惑力!
6月23日,鲁周赶紧洗漱后来到大堂。非典时期大堂内几乎看不到人,鲁周犹豫着是到酒店外还是到咖啡厅里坐一坐。
这时有电话打进来,鲁周刚拿出手机,铃声又戛然而止。随着一股清香,一个蓝色的影子飘然而至:“我是陈芳……”身着一套蓝色衣裙的陈芳站在鲁周面前,略矜持,却又不失落落大方地自我介绍。
陈芳把鲁周带到咖啡厅,两人坐定后,陈芳娓娓道来……
遭遇冷落
仅仅是两个小时的谈话让鲁周对陈芳及在她身上所发生的一切感到不解。
今年38岁的陈芳有着少妇特有的那种成熟风韵和魅力,一个气质高雅且温柔的妻子竟没能拴住丈夫的心,这不能不让鲁周百思不解。从陈芳的谈话中,鲁周了解到,陈芳与丈夫刘喻在大学里是同班,在学校里就建立了恋爱关系。毕业后,两人被双双分配到成都市,都进了机关。婚后几年,除了没有影视剧里爱情的狂热外,陈芳还真对丈夫挑不出什么缺点,是两人的绝对蜜月时期。可自从1992年刘喻下海经商后,随着公司越来越大,他似乎对妻子渐渐冷淡起来。刚结婚时,两人约好只做几年的丁克家庭,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陈芳认为恐怕是要变成永久型的了。
刚开始,丈夫对自己关爱渐少,陈芳对此并没想太多。她一直认为刘喻是因业务关系在外面应酬多,回到家太疲倦不想多说话而已,可几年过去,陈芳发现一切远不像自己认为的那样简单。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刘喻似乎越来越多地对自己挑剔起来。对自己穿着的评判越来越少,有时故作欣赏之态,只短短几分钟后,神情就不知转到何处。
是丈夫不爱自己了还是移情别恋了?当夜深人静、孤枕难眠时陈芳不止一次想过这个问题,但她又未发现什么破绽,丈夫只是每天迟一些回来,但从不留宿外面。再说,如今商场竞争如此激烈,哪个总经理、董事长不在外面应酬!
每每想到此,陈芳的心情就会稍好一些。只是最近这两年,陈芳发现丈夫在日渐冷落自己的情况下,常常回到家里精神恍惚,魂不守舍……
这一切不能不让陈芳大起疑心。想到刚结婚时,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两人世界却充满了甜蜜与温馨。如今,日子过好了,没想到感觉越来越糟了。5年前,在刘喻的一再劝说下,陈芳辞了公职当上了“全职太太”,刘喻恐其寂寞,又送给她一辆丰田佳美车……
工作都没了,还能去哪儿?看着原来的同事每天都忙忙碌碌,陈芳着实羡慕不已,自己看似“风光”,又有谁知道内心的酸楚呢?
如果能有个孩子就好了,可每次谈起这话题,刘喻总要岔过去。逼急了,他就说,年轻时没要,如今都奔40岁的人了,还要什么孩子。看来丈夫对自己整日孤单还是蛮同情的,又让她去炒股。
陈芳在股票大厅泡了几天后才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是做这种事情的人,只坚持了一周,她就再也不想去了。如果说惟一的“收获”,就是不知从哪个炒股高手口中得到了鲁周的名字,她随手就记下了电话号码。
回家后没几天,她试着往昆明打电话,谈过几次后,她觉得鲁周是个可以信赖的人,就执意邀请对方来成都面谈。谁知鲁周却一再推辞,这彻底激发了陈芳把这件事做到底的欲望。最后,她赢了,鲁周果然飞抵成都。
鲁周听完陈芳的叙述及请他成都之行所要做的事情,不禁长叹一口气。他实在是不相信,像陈芳这样的妻子还会遭遇丈夫的冷落,同为男人,他太想解开这个谜了。
真相大白
鲁周开始做事了。
这种事情鲁周并不是第一次做。在昆明,他每年都要接到很多件“委托”他代为“寻找丈夫”的业务,客户也都是清一色的豪门富婆,但每次鲁周都是有选择地接一两件,不愿过多涉及。
但这次对陈芳,鲁周的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弯,道理如此简单——陈芳的优雅、得体促使鲁周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弄清这个女人受冷落的原因,看看刘喻在外面到底包了几个“二奶”。
鲁周进入角色极快,与陈芳见面后的当天下午就开始了工作。一切都是老办法、老手段。按照陈芳提供的刘喻的照片和公司地址、手机号码,鲁周就地设伏。
下班时间到了,出来的几个人中,鲁周认准了一个西装革履、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的人正是陈芳的丈夫——刘喻!没想到大董事长的“坐骑”倒是挺普通的,一辆“帕萨特”而已。刘喻发动车子,呼啸而去,鲁周赶紧叫辆出租车跟在后面。
转眼间,“帕萨特”左拐右拐,开进一高档住宅区。鲁周下车后跟着就往里闯,刚走两步,手机铃声响起,陈芳冰冷的声音传入耳中:“别跟了,我站在窗前就看见你了。这是我家!”鲁周懊丧极了!
又是一个星期的“守候”,鲁周没有发现刘喻有任何越轨的“嫌疑”。刘喻的确是夜夜晚归,但都是商场上的应酬,接触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男人,身旁连个“三陪女”都没有。
连鲁周都觉得奇怪。他猜想,是不是刘喻把妻子一个人放在家里太久了,让她实在是太寂寞了,以致出现了“妄想”。转眼10天过去,对刘喻的“调查”毫无进展,而且在几日的“远距离”接触中,鲁周隐约觉得刘喻是个挺不错的男人。如果解除陈芳的重重疑心,这应该是个相当美满的家庭。
看来这将是一次失败的成都之行,鲁周越来越感到最后的结论会让陈芳非常失望。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这两人已如朋友,或在茶楼小坐聊天儿,或在宾馆酒吧对饮一杯,只是晚上刘喻下班的时间,鲁周按时“工作”。
想到自己马上就要打道回府了,委托自己“办事“的女人依旧要重新陷入郁闷之中,鲁周心里还是有些不太好受。说实话,与陈芳的几次交往后,他不知不觉地把她与先前那些打过交道的“富婆”们区分开来,鲁周觉得自己如果是心理医生,或许对陈芳能更管用一些。
鲁周想到这里,蓦然意识到,他的情绪有点儿变化,记不清是什么电影里一位男主角曾说过一句话,看来自己也没有逃脱那个定律——与一个温文尔雅的女人坐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还是快些走掉为好。想到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想到陈芳坐在自己对面那充满忧郁的神情,鲁周不免有些心慌意乱,在一起相处有一段时间了,“帅哥和靓女”,千万别惹出什么麻烦来。
2003年7月2日,白天再一次与陈芳见面,鲁周详尽地向她汇报了这段时间对刘喻的“调查”情况,认为没发生任何导致夫妻冷淡的“因素”,并对陈芳劝说一番后回到宾馆,鲁周决定第二天飞回昆明。
鲁周边想边准备出门到楼下商务中心订票,刚一出门,远远地看见从电梯方向走来一个气度不凡的男人,来者正是刘喻。什么都未想,完全是一种本能,鲁周转身开门又回到房间探头观察,见刘喻正用磁卡开斜对面的房门,门“啪”的一声开了,刘喻左右看看,闪身进去。鲁周只好守候在那里,20多分钟后,又见一身材“窈窕”的男人从同一方向过来,一股浓烈的香味扑鼻而来。鲁周定睛看这个长得白白净净、走路扭动着腰肢的男人,一下子意识到什么,他不动声色地往前走,然后悄然回首……
那男子走到刘喻刚进入的房间前,停下脚步,轻轻敲门。门开了,男人闪身而进。
鲁周断然回身,边走边拿出手机拨号,铃声从刘喻的房间传出,几声后戛
然而止。鲁周一下子明白了。
割断恋情
等到刘喻和那男子一前一后出了门,很是犹豫了一会儿,鲁周不知道怎样处置这件事情。是否告诉陈芳,他从没这样为难过。一方面,他觉得如果不把真实情形告诉陈芳,就“违背”了经商之“规矩”,还有,他也不想让一个纯情似水的女人永远蒙在鼓里;另一方面,他也知道,一旦陈芳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她会伤心、会悲恸欲绝。
最终,鲁周还是把陈芳叫到宾馆的房间,详细地把整个情况和他的分析判断讲出来。只见陈芳吃惊地瞪着大眼睛。
陈芳无论如何都不相信这样的事实,想起恋爱直至结婚两人的甜蜜情形,她怎么都不能把这一切与刘喻联系起来,但事实又明摆着告诉她,没错,现实就是如此。细细想来,怪不得丈夫对自己是如此的“冷漠”,而且,这种现象从恋爱到结婚,她一直隐约地感觉到,只是从来就没往那方面想。可是,怎么会是这样,她觉得天要塌下来一样。
房间里很静,谁都没有说话,陈芳并没有失声痛哭或是默默抽泣——完全出乎鲁周意料!为了打破这难堪的宁静,鲁周起身,他想打开电视机,让噪音冲破尴尬。
陈芳站起,一下扑在鲁周胸前,用低婉的声音说道:“抱住我,行吗?”面对着一个美丽悲凉的女人,鲁周还能拒绝什么呢?他木然地把陈芳揽在怀中……
两人紧紧地拥抱,良久,柔情使鲁周热血沸腾,他向伏在怀里的陈芳低下头,但陈芳却一下子挣脱开来,她的声音依旧平静:“我去订机票,明天,我到机场送你!”
鲁周点头应允。
陈芳走了。
7月5日,按照电话里陈芳所说的时间,鲁周赶到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见到陈芳的装束时,他什么都明白了。虽然陈芳只是说出去散散心,但从她所携带的行李中,鲁周还是感觉得到陈芳不是短期行为。最后,鲁周撕毁机票,于是,才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