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女教师和河南高考科目改革的故事

摘要:

8月15日,河南省教育厅正式向社会公布:我省从2004年起实行“3+文综/理综”高考科目设置方案。省十届人大代表、许昌高中教师师荣恩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与其他代表联名提出了051号议案。请看本报记者采写的——


    “真没想到高考新方案这么快就出台了!”8月27日,当提起全省高考科目改革一事,省十届人大代表、许昌高中51岁的特级教师师荣恩满脸微笑,仍沉浸在激动和喜悦中。高考科目设置新方案“3+文综/理综”能浮出水面,这其中凝聚着她不少智慧和心血。

    师荣恩早年毕业于开封师院(今河南大学),后在广州外国语学院离职进修。从1977年走上中学讲台至今,师荣恩曾荣获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章、许昌市优秀教师等多种荣誉称号;2002年,她还被评为河南省特级教师。这位有着26年教龄的老教师对教育怀着深厚的感情,对中学教育的实情了如指掌,再加上长期担任毕业班的课程,师荣恩对“3+大综合+1”高考方案暴露出的问题十分清楚,因而也越来越感到高考科目改革的必要和紧迫。

    2002年11月,师荣恩当选为河南省十届人大代表。这更加重了她调查研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省十届人大会前的那段日子,也是师荣恩最忙的时候。她一边教着两个班的英语课、担任着班主任,一边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展开调查,更广泛地征求师生意见,以便了解我市各高中对当时高考方案的真实看法和态度。她查看了60多种有关教育和高考的材料,力求通过分析和论证,找出符合我省实际的高考模式。在通过多方调查和比较之后,她感到,“3+文综/理综”比“3+大综合+1”更具科学性。1月7日,她怀揣着兴奋,也带着向上级部门反映的美好愿望,来到省城郑州,第一次参加省人代会。

    1月11日,各代表团分组讨论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时任省教育厅厅长的王日新作为许昌代表团成员,也参加了分组讨论。作为许昌中小学教育界惟一的代表,师荣恩意识到这是个难得的谈谈观点的机会。在畅谈“高中教育发展迅速”的切身感受后,师荣恩把“我省高考尽快采取‘3+文综合/理综合’考试形式,取消‘3+大综合+1’考试形式”的方案和四大理由和盘托出。让她不曾想到的是,当时,包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席铁山在内的部分人大代表均表达了相同的意见。

    此时,“向大会提交议案”的想法已在师荣恩心中形成。

    那天晚上,师荣恩提前推迟了同学聚会,也取消了饭后散步的活动,匆匆吃过饭,便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写会议代表议案。在题为《建议我省高考尽快采取“3+文综合/理综合”考试形式,取消目前的“3+X+1”形式》的议案中,她直言不讳地写到:“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方向,但目前河南省所采取的‘3+X+1’考试形式,从实际效果来看,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推进中学素质教育。”她说,因为“1”不计入高考总分,若考生未进分数线,“1”的成绩再高,也起不到作用。“3+X+1”表面上突出了学生的特长,但实际上限制了特长的发展。另外,高考旧方案给命题评卷、高校录取增加了工作量,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她在议案中主张:“如果取消全省高中毕业会考,可采取3+文综合+理综合;如果全省高中毕业会考不取消,可采取3+文综合/理综合的考试形式。总而言之,考试形式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不偏科,促进素质教育。”

    按照规定,代表提议案须10人以上联名提出。师荣恩深信,主张高考科目改革者不止她一个代表,但推进我省高考模式的改革,首先要取得教育界代表的支持。

    于是,她便在中午或晚上吃饭后休息的时间,一个楼一个楼地询问,一个楼层一个楼层地寻找,并热情地与教育界同行交流看法,共同研讨。为和郑州代表团的一位代表见面,她打了六七个电话,跑了三四次才如愿以偿,但她没有抱怨。1月13日、14日,她几乎没吃一顿囫囵饭,以至于我市的几位代表都“责怪”她说:“事儿再多也不能连饭都不吃呀。”

    令师荣恩欣喜的是,许昌、洛阳、安阳等代表团的12位代表与她观点一致,纷纷在那份代表议案上签名。14日下午,议案正式提交,后被定为河南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第051号议案。

    回许昌后,师荣恩仍是放心不下:此议案能否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我省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今年是否会改革。为此,她未停止调查和研究,一直在探讨高考科目“3+文综合/理综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同时,她也在默默期待着省城的消息。

    5月底,一封来自省教育厅的答复函寄到师荣恩的面前。答复函中说:“各级领导对高考科目改革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厅也组织力量对全国其他省区的高考科目改革方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目前,这一工作已经结束,正在按照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原则,研究指定符合我省实际的、新的高考科目改革方案。”

    看后,师荣恩惊喜不已,毕竟自己所提议案已得到重视,且高考科目改革可能马上就要实施。不过,她还有些疑问,到底采用哪种方案?自己提的两种方案会不会被全部否定?

    几天后,省教育厅给她打来电话,告诉她省里确定3个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即“3+文综/理综”、“3+文综/理综+1”、“3+1+1”,并希望她在许昌广泛征求意见,归纳后向省教育厅汇报。

    很快,她往省教育厅发去如下内容的传真:“在广泛征求广大师生意见的基础上,我们都一致同意‘3+文综/理综’的高考方案。因为不论考生报考文科或理科专业,高校录取时,只需参考一下考生的文综或理综分数就行了。‘3+1+1’高考方案最不可取,会造成学生严重偏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在实践上也不易操作。”

    8月16日,师荣恩在媒体上看到我省明年起实行“ 3+文综/理综”的消息时,并未像别人那样吃惊,她显得很平静。学校的几位老师说,如今,她已全身心投入到高考新方案的教学和研究中去了。

    采访中,师荣恩向记者罗列了高考新方案的种种优点: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助于学生学好文化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等等。不过,她也有些担忧:担心个别学校过早进行文理分科,导致学生偏科;担心高中毕业会考流于形式,影响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可不要宣传我。”师荣恩把这句话重复了数遍。她说:“高考科目改革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早就酝酿此事,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论证,我个人的作用微乎其微。作为来自教育战线的人大代表,我只不过是尽了自己的职责而已。”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