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记忆深处的几支老歌

摘要:

    此谓之“老歌”不是指与当今“流行金曲”相对应的“老歌”;我说的“老歌”之老,当比我的老还老。这些产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歌曲,如今已无人或很少有人在舞台演唱,其词曲也不多见诸书刊歌集,平日更从来没有听谁高歌低唱过……它们已经进入耄耋之年,花白胡子一大把,的确很老了。

    学唱这几支歌时,我还不认得歌中绝大多数的字,更不了解词意。若干年后读中学大学时方初见曲谱歌词。谁教的呢?我也说不清楚。若用前些年通行的鉴别香花毒草的标准衡量,这几支歌绝不属于革命歌曲,可也划归不至靡靡之音中去。我于上世纪60年代在某大学学生会编印的歌集中仅见过一次。歌名仿佛是《春之归》。曲调欢快跳跃流利动听,如今我尚能顺下来,只是歌词记忆不确了:“春深如海,春山如黛,春水绿如苔。白云快飞开,让那红球(太阳)现出来,变成一个光明的美丽的世界;风儿你要小心地吹,莫要把花儿吹坏。现在桃花正开,梨花也正开,园里园外万紫千红一齐开。桃花红,红艳艳;梨花白,白皑皑。蝶飞来,蜂飞来……”春和景明,欣欣向荣,意境极美;文辞虽雅了些,却还琅琅上口。它教孩子们在歌声中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颇类旧时蒙学中的“三百篇”,不过它是可唱的。遗憾的是不知词曲作者为何许人。我推测当是与李叔同萧友梅黎锦晖同时的现代早期音乐人谱写的。

    我国第一支电影歌典《寻兄词》是电影《闲草野花》的插曲。这部以反封建为主题的电影中穿插了一个俄国民间故事《万里寻兄》,《寻兄词》是此故事之插曲。曲调哀婉凄伤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叙事体歌词四段对仗工整,词约意丰,感情深沉,有古诗词风。歌词出自本片编导孙瑜之手。他曾撰文回忆说,此歌曾被两家唱片公司分别录制成唱片风行一时。他还说到曲作者是一位医师,此曲根据俄国民间曲调改写。其实已完全中国化了,丝毫不显异国情调。上世纪50年代《中国青年报》曾载文回忆介绍《寻兄词》,数年前《羊城晚报》还刊发了此歌传唱的记谱。值得欣慰的是出版未久的《中外歌曲精品库·中国影视歌曲》中收录了此歌,还标明曲作者为孙成壁。

    《渔光曲》是同名电影插曲。这是一部反映渔民受剥削被压迫苦难生活的影片。当年曾获莫斯科影展大奖,剧本被编入建国后出版的《五四以来优秀电影剧本选》。近若干年《渔光曲》一歌有所流传,起码在经典的中国历史歌曲中不难找到它,在回顾电影发展历程的演唱会上能听到它。它还被制成MTV,并进入KTV包房的歌单。此歌词精曲美词曲俱佳。曲调舒徐节奏平缓,只是歌词中“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再靠它过一冬”等词句,给人以哀而不伤怨而不争之感。词曲作者为当代人所不熟知。词作者安娥是位既娴于演戏又富有文采的才女、田汉之表妹,她还是田汉四次婚恋中的女性之一。曲作者任光曾赴法国当钢琴修理工,回国后从事影剧配曲工作,他还写过一些抗日救亡歌曲,后参加新四军,牺牲于皖南事变。

    我国早期产生的在当时广为流传的那些歌曲,虽称不上是中国现代歌曲的源头,但毕竟是上流。若没有上流,何来下游?只有重视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的民族,才是清醒的有希望的民族。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