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河南省第三监狱服刑人员生活区,一名年轻女子拄着双拐蹒跚前行,对面,一名身着囚服的老年男子走出监舍,久别的惊喜、企盼在他脸上闪现,他疾步走上前去,二人抱头痛哭……
这是一对父女,父亲叫刘士君,女儿叫刘谜霞。家住确山县农村的刘士君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妻子贤惠能干,两女一儿活泼可爱,自己在邻村一个小剧团当老师。然而好景不长,1984年,他和剧团的一个女青年发生了婚外恋,性情刚烈的妻子知情后上吊自杀。之后,刘士君在和情人父母的一次言语冲突中,将情人的父亲误伤致死,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监狱中的他万念俱灰,在自责中度日。
由于家庭发生变故,刘谜霞不得不中断学业去县城打工,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不久,她的小妹在姑姑家走失,为了让弟弟将来能有出息,要强的她又前往北京打工。看到弟弟在班里名列前茅的成绩,刘谜霞所有的苦和累都烟消云散了,弟弟成了她生活的精神支柱。
然而祸不单行,1996年5月,刘谜霞的弟弟刘中辉得了脑瘤,动手术需交1万元钱。刘谜霞带着打工攒下的5000元钱来到某肿瘤医院,医院领导了解了姐弟俩的情况后,决定免去刘中辉的医药费。6月4日,下着蒙蒙细雨,下午3时许,刘中辉被推出手术室,送进了特护病房。弟弟终于得救了,刘谜霞感动得跪在医生面前。但就在这天夜里11时许,刘中辉突然停止了呼吸。想到所有的辛苦、努力都挽留不住弟弟的生命,刘谜霞泪流满面:“我的家在哪里?家人一个个都走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她推开窗户,纵身向楼下跳去……
由于抢救及时,刘谜霞醒了过来,但因腰椎骨受伤,她的双腿已残疾,医院的医生、护士为她送钱送药,一颗颗爱心温暖着她。
刘谜霞的事传到省第三监狱后,警察和服刑人员为她捐款3000余元,监狱领导还邀请她为服刑人员演讲。几个月后,刘谜霞来到省第三监狱,以《啼血泣泪的呼唤》为题,讲述了自己几年来的遭遇。面对女儿的呼唤,一向消沉的刘士君对生活增添了信心,他决心积极接受改造,争取早日回家和女儿团聚。
在此期间,几家报刊、电台先后报道了刘谜霞的经历。1996年底,当时还在某部队服役的王海桥从《知音》杂志上看到《载不动的罪孽——悲情似海》一文,深为主人公刘谜霞的遭遇感动,便给她写了一封信,还寄了300元钱。1997年初,王海桥到南京一家电脑公司工作,仍经常写信劝慰、鼓励刘谜霞。此时,伤情已有好转的刘谜霞被安排到确山县竹沟提琴厂工作。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王海桥愈加敬佩这个苦命的女子,并想与其建立恋爱关系,不断却遭到刘谜霞的坚决拒绝:“我是一个残疾人,你不要一时冲动做出后悔的事。”王海桥的父母对儿子的想法也表示反对,但王海桥硬是不顾家人的阻挠,1998年,他辞掉工作来到刘谜霞的身边,一边做生意,一边照顾她。王海桥的痴情终于感动了刘谜霞,1999年1月,二人领了结婚证书。
有了归宿的刘谜霞还时刻牵挂着监狱中的父亲。1999年3月,刘谜霞与王海桥到省第三监狱探视父亲。了解到父亲经过3次减刑,已被减为16年有期徒刑,刘谜霞由衷地感谢监狱警察。看到女儿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刘士君对女儿的愧疚之情才有所减轻,见面时,他一再嘱托王海桥替他照顾好女儿。
看望父亲后,刘谜霞夫妻二人回到了王海桥阔别3年的江苏响水老家。刚回到家乡时,父母对他们不接纳,亲戚不和他们来往,王海桥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在刘谜霞面前他总是笑呵呵的。看到丈夫的窘境,刘谜霞落泪了。王海桥笑着安慰妻子说:“嘴长在他们身上,说够了他们就不说了。”后来,他们又添了一个可爱的胖小子。几年后,夫妻俩用真诚、勤劳和耐心终于赢得了海桥父母和朋友的理解。
今年11月,刘谜霞再次去看望了再过4年就要刑满释放的父亲。在省第三监狱,刘谜霞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题,以自己坎坷的经历,向服刑人员讲述了犯罪给其家庭带来的创伤,使服刑人员受到了教育。临近中午,刘谜霞就要和父亲分手了,刘士君向监狱警察请示:“让我背着谜霞送送她吧!”瑟瑟寒风中,刘士君提着女儿的拐杖,背起女儿向监狱大门走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