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前来采访的记者时,马宇平刚从外地出差回来,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今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无所谓啦,得不得奖都没什么,那些成绩是我们技术中心的集体成果,不要只报道我一个人。”马宇平很谦虚。
还不到40岁的马宇平,已担负着许昌卷烟总厂技术中心主任的重任。他的办公室并不豪华,木质的办公桌上放着几本烟草方面的书籍和杂志,书柜里是厚厚的奖状、证书。
马宇平穿着很随便,如果在卷烟车间,和工人没什么两样。“我刚来的时候就是在车间干的,先干了一年制丝工艺员,后来又到工艺技术科当配方员。”他竭力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的劳动者。然而,马宇平作出的贡献清楚地印在许昌卷烟总厂前进的脚步中:
——1996年,针对产品滞销、效益低下的状况,他主持改造许昌牌卷烟,通过配方改革和加工工艺的优化,使许昌牌卷烟由年产3.6万箱发展到2003年的29.5万箱,并成为全省第一大品牌卷烟;
——近年来,针对产品档次偏低的问题,他先后主持开发出“精品帝豪”、“金许昌(黄硬)”、“阳光帝豪”、“金许昌(红硬)”等不同价位的新产品;
——先后主持完成了《烤烟型低焦油卷烟研制》、《帝豪牌香烟技术研究》、《优质烟草生产综合技术和高档卷烟开发》等项目,并在国家核心期刊《烟草科技》上发表了《中外卷烟配方理念差异及我国卷烟配方技术发展方向的探讨》、《评价卷烟加香均匀性的方法》等多篇科研论文,提高了许昌卷烟总厂在全国烟草行业的知名度;
——在卷烟配方设计上,他引入了利用韦伯法则进行配方调整的新方法,率先将可用性较强的低档烟叶引入较高档次卷烟配方中,使卷烟叶组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企业效益的持续提高奠定了技术基础,2000年以来全厂降低烟叶成本共计3650万元;
——2001年,他成功研制开发出造纸法烟草薄片,当年投入生产,不仅使卷烟焦油加权平均值由原来的16.5mg/支降为目前的15mg/支,而且每年节约烟叶成本900万元以上
……
伴随这些成绩的是马宇平的辛劳和汗水。1989年毕业后,他住进许昌卷烟总厂的集体宿舍,每天都到当时厂里一个十分简陋的实验室去学习。虽然当时设备仅有几台老式卷烟机和烘丝机,但他却抓紧一切时间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可以说,我的理论实践功底都是在那几年打下的,那几年我确实下了很大的工夫,也受了很大的苦。”马宇平深有感触地说。
后来尽管马宇平担任了烟厂技术中心的领导,但他坚持亲自在实验室做实验,得出相关的实验数据。也正是这种努力使他取得了骄人成绩,获得了诸多荣誉:1998年获“全国烟草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称号,2000年获“全国烟草系统劳动模范”和“许昌市第一批优秀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2002年获“许昌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003年被评为“河南省十大科技新闻人物”,今年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