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常香玉与许昌专区豫剧二团

摘要:

    常香玉大师在生前接受电视采访时说过:“我给许昌专区豫剧二团的任宏恩演过配角。”这话一点儿也不假。要知其因,须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1964年,河南省掀起了大演现代戏的热潮。许昌专区豫剧二团编排的现代戏《人欢马叫》,在省城郑州一上演,便一炮打响,轰动省内外,更有不少电影制片厂纷至沓来。该剧首先被选中,可是当时省文化厅不同意拍,因为省文化厅准备把该剧作为代表剧目之一,参加中南区现代戏曲汇演,并指示该剧由省豫剧院和许昌专区豫剧二团联合排演。同时,省文化厅调常香玉、王善朴、魏云和琴师王冠军、鼓师杜文学等参与排演。

    从1965年5月,联合演出团聚集在郑州河南饭店,开始紧锣密鼓地排练。1965年7月,该剧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中南区现代戏汇演;同年10月,人员进入西安电影制片厂开始拍戏曲电影;1966年1月,该剧代表中南区赴京汇报演出,轰动京城,震撼全国。常香玉大师那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精湛的表演艺术,高尚的艺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为人和勤俭朴实的生活作风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排练场上分清职责

    在排练场上,演员服从导演是演员的天职,演员害怕导演也是正常现象。而在该剧的排练场上,导演却怕演员。这也不难理解,常香玉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任何导演给她排戏都会有顾虑。经过头一天的排练,常大师看出了导演的心思,她微微一笑对导演说:“导演,我给你提个意见吧?”“咦,院长,你说吧,我洗耳恭听!”“什么院长不院长啊,我在排练场上是演员,演员是要服从导演的。当然,我对角色有考虑,我的思路是否符合剧情、人物性格,得由你来定。”“对,对,老师的思路还是比较准确的。”“看看,比较准确那就不是完全准确嘛,你再加以指导不就完全准确了吗?”“我……”“我知道,你有顾虑,怕我是不是?我不就是一个演员嘛,演员是应该服从导演的。”她又强调说:“演员必须服从导演,这是演员的天职,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在场的演员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赞同。

    从此,在排练场上出现了研究、探讨、争论的活跃局面,加快了该剧的排练进程。

紧跟时代步伐

    常大师在排演的所有剧目中,大小唱段都由她本人设计而成,当然《人欢马叫》也不例外。她在该剧中饰演吴大娘,是个配角,所有唱段都由她先哼个路子,然后让导演、作曲听一听,若符合人物性格和剧情,就由作曲录音记谱、刻印成本,乐队照谱伴奏,非常省劲儿。

    但是,在吴广兴(王善朴饰演)与吴大娘的对唱中出现了难题。因为王善朴适合唱bB调,常大师从来没唱过,如果一段对唱用两个调子,会出现旋律、声腔不协调,再说吴大娘的唱段比较少,应该从于吴广兴。作曲试探着把想法告诉了常大师,常大师听后欣然接受。在调弦时,作曲领着她唱,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演唱,最后终于唱出了良好的效果。常大师激动地说:“好!好!我又学会唱bB调了,看起来这人无论干什么,都应该干到老学到老啊!”

常桌长

    在广州汇演期间,河南省代表团住在军队招待所,代表团也按军事化进行管理,就连进餐厅吃饭,都是军事化,每张餐桌固定人数,并选有桌长。我们和常大师正好坐一个桌,大家一致推选常大师为桌长,她只好接受了。她在“就职演说”中说:“我当过班长、团长、院长,可就是没有当过桌长哩,感谢大家的信任,这个桌长我当了。”她说着饭菜已上齐,可没有一人动筷子,常桌长巡视四周后说:“哎,大家咋不吃呀?”“桌长还没发号令呢。”一个演员低声说。“啊,好,现在大家开吃!”大家这才动起筷来。

    常桌长拿起一个馍,一掰两半儿,给别人一半儿说:“一个人吃不了一个馍,可以两个人吃,千万不能随便扔馍头儿,违犯者,大家开除他的桌籍,大家说中不中?”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中!”

给河南籍战士送戏票

    在广州汇演期间,河南省代表团住在广州市郊的军队招待所,每天乘专车到市内剧院观摩。每辆车的前面挂有一横牌,上写“河南省代表团”六个醒目的大字。有一次,车行至一军营大门前,门岗战士看到车前面的横牌后,立即立正并行一个军礼,然后微笑着目送我们。车上的演员发现后议论纷纷,大家一致认为,那位战士肯定是河南人。常大师当时并没发言,她默默地点了点头。

    她在想什么呢?

    我们乘坐的车又一次经过军营门岗时,大家又看到此情此景。常大师忙说:“司机师傅,停车!”车停后,常大师急忙走下车,来到那位战士跟前。那位战士又是“啪”的一声立正行一军礼说:“河南老乡,有事吗?”“啊,你是河南人?”“是。”常大师忙问:“咱部队有几位河南老乡?”“有3位。”常大师又一笑说:“好,好,过两天我给您送几张戏票,请大家看戏。”那位战士很有礼貌地说了声“谢谢”,常大师这才告辞。

    过了几天,轮到《人欢马叫》上演,常大师要了几张戏票,亲自去到军营,把戏票交给那位河南老乡。他们当晚到剧院观看了该剧后,又专门到后台见了见常大师。常大师边卸装边说话,像慈母一样问长问短,问寒问暖,战士们感动得“两眼泪汪汪”。

    常香玉大师,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是,许昌文艺界的艺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她!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