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地下工厂救出14岁童工

摘要:

    在市区新兴路与向阳路交会处,有一个僻静的院落整天大门紧锁。9月1日下午,记者随同我市劳动监察执法人员走进这个院落,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十余名打工者(其中近半是未成年人)在毫无安全保障的条件下工作着,其生活条件也十分恶劣。更令人气愤的是,老板竟然以保障他们的安全为借口,限制他们外出。

    在劳动部门的帮助下,这些童工才返回家园。

-----------------------------------


   “我们想回家!可大门整天上锁,出不去呀!”“呆在这儿,吃不饱饭,睡不好觉,一天加班十五六个小时!”9月1日下午4时许,面对劳动监察执法人员和记者的到来,一群在市区一小厂被困半个月之久的童工忧郁而稚嫩的脸上现出了几许生气。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会能想到,这些原本应该坐在教室拿起课本的孩子,竟会有如此令人心痛的遭遇。  
                
                        13个打工仔 近半是童工

      在市区新兴路与向阳路交会处的许昌市环通塑业有限公司(原许昌市第一塑料厂)院内一隅,一扇带锁的铁门又隔出一个僻静的小院。这里杂草丛生,蚊蝇肆虐,垃圾遍地。几间破烂不堪的平房内堆放着各种杂物。一群看上去只有十几岁的少年,背靠着墙默默地蹲在那里。

    一般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没有任何标志的院落,竟是一个小型地下加工厂,这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就是这里的工人。

    自称是该厂负责人的孔某告诉记者,厂里加工生产的所谓捡拾器,“是专供清洁和绿化人员捡垃圾用的,是环保产品”。以前,他在长葛市做过几年这样的生意,今年8月初,又来许昌租下了这个院落。院内的几间平房分别是厂房和工人宿舍。

    经市劳动部门的监察执法人员现场询问得知,目前,在这里干活儿的13个打工仔,分别来自禹州市、长葛市、三门峡市,年龄最大的有二十五六岁,最小的只有14岁,其中有6人自称未满16周岁。



                             跑也跑不掉 吃也吃不饱

    今年刚满14岁的康文举,家住禹州市范坡乡,是这群孩子中年龄最小的。他告诉记者,他是1990年出生的。

   “我来这儿有十几天了,是老乡介绍的,说这儿管吃管住。我早就退学了,反正在家也没事干,没咋想就来了。刚来时,老板问我多大,我说15了。他就让我回去开个证明,还嘱咐多加两岁。我就带回来了一份证明,上面的年龄写的是17岁。”

    康文举说,老板开始承诺管吃管住,试用期7天内没有工资。可现在干了半个月了,不仅一分钱没拿到,还要每天扣掉3元钱的伙食费。“一天干十五六个小时,每顿只做一锅饭,十几个人根本吃不饱。”除此之外,老板定下的各种罚款规定,也让他们无所适从。“上厕所5至10分钟,超过时间扣20元至50元不等;干活时说话、来回走动、回住处吃饭都要扣钱……”

    最让孩子们无法忍受的是失去了自由。“刚来头两天,我们还能出去。后来,他们就再也不让出厂了,说是外面不安全。大门都上了锁,吃喝拉撒都在这儿,就连鞋子坏了,也不准出去修。今天中午,俺们几个提出结账不干了,可老板不给钱,还吓唬说,要走就赶紧走,要不然等到晚上雇俩保安把我们打走。”说到这里,康文举一脸的害怕。



                                 当场付工钱 一分不能少

    在院内的一处空地上,记者看到了摆在那里接受检查的营业执照,上面登记的厂名是长葛庆杰环保用具厂。

    在康文举等几个孩子的带领下,记者实地“参观”了他们恶劣的居住环境。几间空荡荡的平房内,并排摆放着一溜儿简易的木床,破烂的凉席上堆放着肮脏的铺盖,还有几张床就摆在室外。“屋里屋外都一样,蚊子多得吓死人,脸上身上都是疙瘩,根本没法睡。”所谓的一间厨房里,随意扔着的盆和碗也都是污秽不堪。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这群打工仔常常要加班到次日凌晨2时许。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老板孔某辩解说,当初这些孩子来的时候,都让他们出具了相关证明,他本人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年龄会有出入;平时限制他们的出行自由,“一方面是为他们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也避免我个人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经过详细地现场取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监察科科长王德超向老板孔某提出,必须按当初承诺的工资标准,根据每个打工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当场足额支付他们工钱。

    当天晚上6时许,这些苦熬了多日、无依无助的打工者,终于讨回了自己微薄的酬劳。



                              连夜来护送 童工返家园

    9月1日晚7时许,该厂一名工头儿负责护送年纪最小的6人返家。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队长于普站及队员张凯全程陪同。

    当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护送着回到家里,得知其在外的遭遇和经历,这些原本还一无所知的家长都显得后悔莫及。执法人员也对他们进行了批评和教育,提醒这些父母不能忘记身上的监护责任,不应该让年幼的孩子过早地外出打工,谨防他们上当受骗。

    当晚近11时,陪同的执法人员才完成护送任务,返回市区。

    据悉,昨日上午,市劳动监察人员又马不停蹄,兵分两路赶赴6个返家少年所在的禹州市和长葛市,到当地派出所进行调查取证。最终证实,他们6人中有5人确系未满16周岁的童工。

    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队长于普站说,根据目前已掌握的证据,依照国家《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他们将向该加工厂老板下达听证告知处罚,对其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参与其中的个别中介组织也将进行彻底调查。

    根据相关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于普站表示,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有使用童工的,均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他们将调查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


-------------------------------------

               编后点评:违法老板,应该长点儿记性

    13个打工仔,竟然近一半是童工,这绝不是一句“误招”就能遮掩过去的,何况还有童工们的证言。

    违规开设工厂,没有丝毫的劳动保护措施,这位老板已经触犯了国家法规。处心积虑克扣员工劳动所得,无端限制他人人身自由,这位老板又何其毒也!仅仅“将童工护送回家,支付工资”就能抵消他的过错吗?怎样才能让这位老板长点儿记性呢?

    执法部门及时的查处,防止了这一事件的扩大。但如何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