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争创旅游城五点须改善

摘要:

  宽敞的柏油道路、气派的楼房、干净的大街小巷、宏伟壮观的春秋楼、宽敞的春秋园林广场……许昌市争创国家优秀旅游城活动开展以来,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笔者认为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以下5点亟待改善。

  一、争创旅游城应进一步普及三国文化

  笔者近几年通过调查了解到,即使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播映后的今天,我市80%的成年人也仅知道一些零散的三国故事。相当一部分人对开发三国文化旅游景点的意义了解肤浅、认识不足。

  究其原因,一是我市关于三国文化的书很少见,许昌各大书店、图书馆里的此类书籍寥寥无几。二是许昌的书画社、工艺美术店的店名极少与三国文化相关。三是在校中学生和多数群众不知道争创旅游城是干什么的。这些问题的存在,足以说明争创旅游城在我市尚未形成街谈巷议的热点。故此,普及三国文化知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争创国家优秀旅游城,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争创旅游城的认识,营造旅游资源开发氛围

  目前,我市争创旅游城和开发三国文化工作只在少数部门内部进行,不像争创卫生城和园林城那样具有较大的规模。笔者认为,我市争创国家优秀旅游城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融多学科、多专业于一炉。既要兼顾历史,又要面向现实;既要有社会效益,又要有经济效益;既要考虑投入,又要考虑产出。许昌要创造出男女老少“说三国文化、议三国胜迹开发”的局面,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笔者建议编印《曹魏三国文化旅游景点丛书》,编写与景点有关的教材,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加强学习、了解许昌历史文化知识;电视台、广播电台、《许昌日报》、《许昌晨报》等宣传单位可各有侧重地开设专题、专栏,系统介绍三国文化知识。

  三、搞好我市旅游景区的规划宣传工作

  1996年以来,国家开通了三国名胜古迹旅游专线,我市已成为全国三国旅游线上的一个胜地。许昌有闻名中外的张潘汉魏故都遗址,有汉献帝刘协祭天的毓秀台,有曹操相府的赋诗楼,有汉献帝同曹操和刘备、关羽、张飞许田围猎的射鹿台,有关羽秉烛夜读的春秋楼和辞曹挑袍的灞陵桥,有神医华佗墓,有张公祠(张潘张飞庙),有汉献帝陵和魏文帝庙,有献帝禅位的受禅台,还有张潘二妃墓、贾诩墓、郗虑墓、夏侯惇墓、夏侯渊墓、荀氏八龙冢等,三国名胜古迹和景点多达80处。这些景观的背后都有动人的传说,浓缩着许昌文化的丰厚底蕴。

  笔者认为,争创国家优秀旅游城,旅游资源开发是基础,设施建设是条件,文化宣传是前提。在新形势下,许昌旅游业要发展,就必须注重旅游文化新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每一处旅游景点的投资和对外宣传的工作力度,提高景点知名度,积极吸引海内外游客。

  四、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分层负责,真抓实干

  市政府应当总揽全局,建立一个主管我市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的领导机构,负责制订规划、协调监督。统一领导,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真抓实干。只有这样,争创国家优秀旅游城的工作和旅游开发工作才能有条不紊、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五、争创旅游城要突出本地特点,因地制宜、稳步发展

  开展创“三城”活动,一定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突出本地特点,做好远景规划和近期规划。

  我们的干部在开展争创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工作中,应脚踏实地干实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切不可急功近利,做劳民伤财、徒有虚名的事,要做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好事。

  上述五点建议,均属争创国家优秀旅游城的“软件”,为前期基础工程。只有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保证后期工作顺利开展。

  笔者企盼许昌争创国家优秀旅游城的目标早日实现,希望家乡人民和社会各界有志之士都为许昌旅游景点的开发捐资助建、出谋划策,为创“三城”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