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盘点我市旅游资源

摘要: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这些谚语形容的令人神往的地方,就是许昌。作为这座城市的一员,我们大都听过关公挑袍的故事,家中或许还摆放着一两件钧瓷。可是,你对许昌旅游资源的家底儿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吗?10月11日,在我市全力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际,记者采访了市旅游局有关部门,获得了一份翔实的资料。下面,让我们踏上三条旅游线路,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神游。

线路一:文化游——寻根之旅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遗迹、古遗址众多。传说中和尧同时期的上古高士许由,洗耳于颍水,后率众赴现在的鄢陵县陈化店一带隐居牧耕,至今,还有许由寨、许由墓等遗迹述说着历史的沧桑,许昌的得名即源于此。禹州的得名则和治水的大禹有关。考古发现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自传说中的太昊伏羲到轩辕皇帝,从大禹治水到夏启建都,这里一直是中华文明的活动中心。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夏(今禹州一带),夏启袭父业在这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开始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故禹州有华夏第一都之称。现存的禹王锁蛟井和古钧台两处遗址见证着这里曾有的辉煌。

    公元196—221年,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的曹操父子雄踞许昌,“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在这块土地上演绎了无数威武雄壮、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曹氏父子在此兴文学、展武功,开创了建安文学;宠关羽、赎文姬,广揽人才;兴水利、办屯田,振兴经济;图霸业、克群雄,终成帝业。这里不仅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曹魏集团赖以同吴、蜀抗衡的军事基地,给许昌留下了独有的极为灿烂的曹魏文化遗产和名胜遗迹。仅《三国演义》一书120回就有51回172处写到许昌。郭沫若曾说:“三国名胜古迹河南最多,河南中许昌居首。”许昌是1994年国家推出的“中国文物古迹游”14条专线中“三国战略线”上的重要城市。河南全省列入三国名胜古迹景点20个许昌独占14个。藏兵洞、射鹿台、青梅亭、灞陵桥、运粮河、受禅台……从这里的一丘一壑、一草一木,依然可以谛听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的回响。

    许昌钟灵毓秀,名人辈出,自古就有“汝颍多奇士”的美誉。思想家韩非、政治家吕不韦、军事家张良、道德楷模陈、楷书鼻祖钟繇、行书鼻祖刘德升、百代画圣吴道子,这些名扬天下的人物都是我们许昌人。张良洞、钟繇墓园、画圣故里山川依旧,草木葱茏,是寻幽访古的好去处。此外,李白、欧阳修、苏东坡、梅尧臣等曾在此写出了流芳百代的诗文。“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如今,泛舟小西湖,田田的莲叶,依然如欧阳修的诗句形容的那样美丽。

    从原始社会后期的尧舜禹时代算起,许昌的文明史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这使穿越时空的文化游成了一次不折不扣的寻根之旅。除了可以来此寻找华夏民族共有的根,到轩辕皇帝问道修行的地方朝圣,许姓、方姓、陈姓、钟姓人士还可来此寻找各自姓氏的源头。随着《三国演义》的影响日渐深入,许昌独有的曹魏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感悟、思索“三国学”这一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的途径。

线路二:生态游——回归之旅

    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们,在生存压力日益严重的今天,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放松身心,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已成了假日生活的首选。而且,这个地方一定要交通便利,顺应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许昌,就有几处供现代人放松身心的去处。

    “花都”鄢陵地处亚热带与北温带的过渡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是我国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鄢陵花卉苗木种植历史悠久,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素有“鄢陵蜡梅冠天下”、“江北花卉数鄢陵”之盛誉。其花卉种植面积共30万亩,种植种类有2100多种。有人说,车到鄢陵,闭着眼睛也能感受到。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弥漫着幽幽的花香,让饱受空气污染的现代人为之神清气爽。近几年来,鄢陵县大力发展旅游业,这里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彭店千亩赏荷区,“人在林中走,果在枝头笑”的张桥千亩杂果园和彭店万亩红枣林;有“珠宝”满沟流的赵庄樱桃沟。游客来到这里,走累了,住农家院;口渴了,喝陈化店优质的地下矿泉水;肚子饿了,可以参加果园里的采摘活动,尝一尝新鲜的水果。难怪这里被称为城市的后花园,烦了,累了,来这儿住两天,充充电,再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襄城县的紫云山是另一个绝佳的去处。紫云山山不高,却有紫气萦绕,槲树漫山遍野,春夏苍翠,秋季层林尽染,自古便有“紫云红叶红胜火,赏秋何必到香山”之说。坐落山中的紫云书院为明代户部尚书李敏所建,院内古柏为李敏亲手所植。游人到此小憩,仿佛可以听到500年前儒雅学子的朗朗读书声。虽然,这里没有名山大川的险峻与气势,可是,茂林、修竹、清泉、小桥,营造出一种朴素、安静、自然的情韵,让浮躁的心在这里安定下来。

    许昌境内的山都不高,却都有“仙”则灵,禹州境内的大鸿寨,传说曾驻扎过黄帝的大将大鸿的部队。许昌境内的山山势陡峭,野趣盎然,缺乏运动的城里人可以来这里爬山,大口呼吸天然氧吧的空气。崆峒山,是传说中黄帝修道的地方,建于该山上的逍遥观,有天下第一观之称;老山坪,埋葬着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周定王,他的陵寝,面积超过埋葬万历皇帝的定陵。

线路三:钧瓷游——审美之旅

    许昌神素有钧都之称,神的钧瓷,为我国五大名瓷之首,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化著称。自宋代以来,钧瓷一直被皇家定为御用珍品,只能皇家使用,不许民间收藏,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钧瓷观赏价值之高,艺术魅力之大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钧瓷之所以名贵,在于它独特神奇的窑变釉色。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等窑变色彩,打破了青、白、黑单色瓷一统天下的格局。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变化微妙之美。钧瓷不仅釉色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冰裂纹、珍珠点、鱼子纹、蟹爪痕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加之其釉色乳光晶莹、浑厚玉润,达到了“似玉非玉胜似玉”的效果。钧瓷,在我国的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坐落在禹州市东隅的宋钧官窑遗址,是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个遗址基础上建立的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集科研、旅游、文物保护于一体。在这里,人们可以参观保存完好的宋代倒焰窑炉、双火膛窑炉,通过大型沙盘了解宋代钧瓷“生在选土、长在成型,死活看烧成”这一完整的生产流程,还能欣赏到千余件现代钧瓷艺术作品。兴之所至,人们还可以到神镇的钧瓷一条街感受那里浓浓的钧艺氛围,挑上一两件带回家。

    一番钧瓷游,让人真切地体会到钧瓷为何为五大名瓷之首,是因为它自然天成、妙处难以言说的神韵契合了中华民族推崇的古典美。据悉,神钧瓷一条街和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已被列入国家陶艺旅游专线。欣赏钧瓷,进而探究整个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这是一次美的历程。

    文化游,生态游,钧瓷游……盘点许昌旅游资源,我们不禁为自己丰厚的家底儿感到自豪,感到底气十足。这些旅游资源,是大自然馈赠给这片土地的厚礼,是数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蕴含着极大的开发潜力。此外,我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已于今年“五一”前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许继集团以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用人制度以及高科技、先进的生产技术吸引着中外企业家的目光;瑞贝卡发制品公司,用精湛的民间手工艺操作方式,让中国的“头上时装”风靡世界;许昌有全国最大的人造金刚石生产基地,这些都是开展工业旅游的有利资源。新世纪伊始,许昌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把旅游产业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的发展规划。这些旅游资源,经过科学的整合、定位、可持续开发,将为我市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