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牛奶”,立即可以得到211万条相关信息,可见“牛奶”二字在现代生活中的炙手可热。
在许昌市区,人们稍稍注意就会发现公交车车体广告大多是奶业广告——夏进牛奶、长寿乳业等等,让人感觉到奶业市场竞争的激烈。
据有关部门统计,仅许昌市区就有奶制品厂20余家,在市场上销售的花花牛、夏进、光明等外来知名奶业品牌有10余种,这些数字同样反映了奶业市场竞争的激烈。
奶业缘何成为当今的朝阳产业?许昌奶业与外来奶业的竞争态势如何?许昌奶业市场如何规范?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经济发展催生朝阳产业
“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二战后的日本充分认识到牛奶作为人类最佳营养品的重要性,在全国推行喝奶计划,短短几十年时间,日本人比同龄中国人的平均身高高出几厘米,身体素质明显增强。这一事实让全世界更让中国认识到了牛奶对人类的重要。
有关资料表明,鲜牛奶是一种仅次于人类母乳的营养成分最全、营养价值最高的液体食品。鲜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糖类、盐类、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据专家研究证明,每天早晨饮用一杯鲜牛奶,可满足人体所需热量的10%和所需各种微量维生素的40%。
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使牛奶不再是一种奢侈的营养品,而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食品。以我市为例,2001年全市人均牛奶占有量仅为0.7千克,现在则达到2.1千克,增长速度惊人。2000年1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随之全国各地号召国民“多喝牛奶少饮酒”的呼声日益强烈。与此同时,我市也提出了“振兴牛奶产业,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口号。
牛奶需求量的增加,促使奶牛饲养业和乳品加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大量资本迅速向奶制品产业聚集,牛奶产业成为当今的朝阳产业。
奶业现状扫描
近年来,我市奶业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奶业经济的雏形。2003年全市奶牛存栏2700头,年产奶9437吨,比2002年增长28.3%,乳制品加工企业达到23家,年加工鲜奶6000吨,奶制品生产结构逐渐优化,由过去仅能生产消毒奶发展到能生产发酵奶、液体乳、冷饮等数十个品种。
在发展的同时,我市牛奶产业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据市畜牧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高产良种牛源紧缺,我市良种牛所占比例不足60%,母牛繁殖率低,牛源紧缺的矛盾突出;二是饲养分散,规模小,目前我市分散饲养的奶牛占全市奶牛总数的80%;三是机械化挤奶所占比重过小,缺乏优质奶源;四是缺乏大型奶类加工企业和知名产品,大多数奶制品生产厂家设备陈旧,卫生防疫体系不完善,这些都制约着我市奶业的进一步发展。
奶业市场面临瓜分
花花牛、夏进、光明、伊利……几乎所有全国知名的奶业品牌都能在许昌的市面上看到,这些厂家采取招聘代理商、经销商等形式,都想在许昌奶业市场分一杯羹。
夏进牛奶许昌总代理处的安荣利对许昌的奶业市场作了分析,他认为许昌在河南各地市中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靠前,市民的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周边地市,奶业消费水平更是如此,夏进牛奶很看重许昌的市场。花花牛许昌配送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许昌花花牛销量在河南省各地市的销售业绩中排名一直比较靠前,这与许昌经济的发展程度是密不可分的,花花牛目前在许昌市区已拥有13家专卖店,且生意都不错。
面对外来品牌的冲击,许昌奶制品企业经营者也有清醒的认识。许昌长寿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洪昌对自己公司的产品很自信,他说外来的知名品牌在竞争中当然具有优势,广告支持和产品质量都有保证。但这并不说明许昌本地的奶制品就没有立足之地,长寿奶制品在许昌的固定订户比较稳定,所占份额也在不断增加,该公司建立的邮政配送网络也初具规模。
据记者调查,很多市民对本地奶制品的认可程度并不是很高,他们对品牌的依赖度很高。看来,许昌的奶制品企业在与外地知名品牌奶类企业的竞争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土奶业跌宕中发展
目前许昌市的众多奶制品企业普遍存在着生产规模小、设备不足等问题,很多还停留在作坊式生产的阶段,卫生条件让人担忧。据魏都区卫生执法大队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日常检查专项整治中发现多数奶制品企业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但由于它们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机械化设备落后的情况,影响了进一步发展。另外,一些作坊式的加工企业利用成本低的优势,采取压低价格等方式扰乱了奶制品市场。再加上外来知名品牌的竞争,许昌奶制品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
但我们仍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我市近年来积极实施城区奶业示范工程项目,对奶制品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并逐渐加大对奶制品行业的整顿力度,这些对许昌的正规奶制品企业来说,都是好消息。
据市畜牧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的奶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方面,市场需求旺盛。目前我市奶类人均需求量仅为2.1千克,远远低于全国人均7.2千克的水平。据预测,如果我市赶上全国人均鲜奶消费量,全市奶类需求量就会增加到3.6万吨,而目前我市奶类产量仅为0.9万吨,缺口较大。另一方面,我市劳动力充足,鲜奶生产成本低,饲料资源丰富,有200多万吨的粮食可供转移增值,有360万吨的作物秸秆可供利用。
记者手头的一份《许昌市奶业发展规划》中显示,我市规划到2010年奶类总产量为33600吨,鲜奶加工量为26000吨,同时建成完善的良种繁育、疫病防治、质量监控和新技术推广四大基础设施体系。不久前,禹州市首家大型乳品加工龙头企业——升源乳业有限公司已在该市西工业区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投产后可生产保鲜纯奶、果奶、乳酸奶等系列乳产品;许昌市长寿乳业有限公司与蒙牛集团的合作正在洽谈之中。这些都说明许昌奶制品企业的经营者正在努力寻求加快发展的路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