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与一战友聊天,他感慨地说:“现在,什么都可以有,就不能有病;什么都可以没有,就不能没钱。”对于这句话,我认同前半句,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健康,为党工作的确没有“本钱”;对于后半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实在不敢苟同。一个党员干部,如果把金钱视为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就已失去了起码的本色,如同一个人没有了灵魂。
《国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晋国韩起当了正卿之后,认为自己有正卿之名而无正卿之财,和其他公卿在一起很不相称,故而忧愁。这时,晋国的大夫叔向却来向他“贺贫”,韩起不解。叔向告诉他,过去栾武子位居上卿,“无一卒之田,其官不宗器”,但他能“室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你有栾武子之贫,我以为你“能其德矣,是以贺”。韩起听了十分惭愧,立即跪地谢叔向救了他。
在今天的为官者中,有韩起这样想法的大有人在。眼见得别人大把大把地捞票子,自己坐在机关的冷板凳上,心里难免产生悲伤和沮丧。眼见得别人出门小汽车,穿金又戴银,吃的山珍海味,住的宾馆饭店,房子、票子、车子、孩子、位子“五子登科”,再看看自己的那副寒酸相,心理上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对金钱的冲动。而正是这种冲动,才使自己对为官的初衷开始产生怀疑,并极力想通过某种途径来改变自己的尴尬处境,心理产生浮躁,导致了思想防线崩溃。这种“官念”上的变化,反映出他们对荣辱观的错误理解,难免会把手伸向国家的钱袋子和老百姓的口袋。而没有像叔向这样的有识之士的指引和开导,不少韩起们肯定听不到世间警言而幡然醒悟,从而一念之差走向了罪恶的深渊。
耐不住清贫而堕落的人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他们的思想观念往往被名利所累,丢了为官者行事的本色。方志敏烈士在《清贫》一书中写道:“清贫,清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甘于守着那份清贫,是需要有坚强的觉悟和献身精神作铺垫的。在革命者的信念和实践中,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让天下的百姓富起来,过上美满的生活,使我们的国家尽快富强起来,让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才是为官者的最高境界。
崇尚俭朴、反对奢侈、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党始终坚持和倡导的优良作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艰苦奋斗依然是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法宝。我真诚地希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能够在我们这些党员干部手中薪火相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