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许昌县警方:精心构筑治安防控体系

摘要:

    每天夜晚,当人们或享受天伦,或酣然熟睡的时候,人民的保护神——广大公安民警却依然全副武装,或乘车,或步行,巡逻在农村、城市的大街小巷;每天清晨,伴着如潮的人流车流,广大交通民警战严寒、斗酷暑,从容指挥,巍然守卫着一个个交通要塞。

    这是许昌县警方精心构筑的治安防控体系。

    几年来,许昌县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全县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的主力军,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以“一警连千户,骑车走万家”为载体,认真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调配警力,不断改革警务模式,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防控体系,全力构筑治安防范的铜墙铁壁。

    完善城区巡逻防范网络,在“面”上做文章。夏季历来是各类案件的高发期,也是治安防范工作的关键时期。许昌县新区作为许昌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治安状况对全县治安大局的平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进一步强化安全防范,有效打击“两抢”犯罪,确保城区稳定,今年6月份,许昌县公安局党委针对许昌县新区警力缺乏、治安防范力量薄弱、防范留有“死角”的现状,紧密配合全县政法机关的“打恶祛邪”专项斗争,决定进行局机关大动员,抽调政办室、办公室、督察队等科室人员70余人,和许昌县新区派出所、将官池派出所民警一起编组编队,把警力分布在路面上,开展夜间巡逻。巡逻期间,采取定点与流动结合的方式,保持警灯闪烁,不间断地对偏僻地段、背街小巷、城郊接合部等易发案部位进行巡逻。8月8日凌晨1时30分许,正在许昌县师东路与新许路交叉口卡点执行任务的该县巡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王建立,民警张爱英、关红军发现3名可疑男子骑一辆摩托车在新许路上由西向东疾驰而去。王建立立即带领民警驾车追赶,当追至新许路东段清河河堤时,那3名男子慌不择路,扔下摩托车,沿着河堤乘夜色仓皇逃窜。经查证,该摩托车系当晚被盗车辆。由于追赶及时,防范严密,民警为失主挽回了1万多元的经济损失,受到了失主的称赞。

    创建平安大道,在“线”上下工夫。许昌县交警大队根据全县环抱许昌市区、地理位置特殊、国道省道纵横交错、交通四通八达的状况,在强化路面交通整治的同时,不断加大公路沿线的治安防控力度,“白天见警车,夜晚见警灯”已成为风雨交警的一条铁的纪律。311、107巡逻中队积极与一线刑警各中队、沿线派出所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了交警中队队部民警、路面流动巡逻民警和协作单位值班民警可同时处警的治安防范网络。7月21日晚,许昌县交警大队公路巡逻二中队接到报警称,辖区许南公路沿线北少林武术学校门口正在发生群体械斗,情况万分危急。该中队迅速调兵遣将,民警高军民、张德庆等一路风驰电掣,火速奔赴现场。在现场,高、张发现一二十个人正在恶斗,如不及时控制极有可能导致群死群伤的恶性案件发生。高、张临危不惧,不顾个人安危上前制止。闹事者见此情景,纷纷丢下凶器,仓皇逃窜。高、张趁机追赶,将其中3人抓获。

    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深化“一警连千户,骑车走万家”工作机制,“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公安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最基层单位,是集打击、防范、管理、服务等职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战斗实体,在阵地控制、安全防范方面存在优势。许昌县公安局各派出所充分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特点,进一步落实民警驻村工作制。责任区民警深入辖区工作时间每周不少于3天,及时发现重点人口并列管,尽快达到“六知”(知基本情况、知交往人员、知现实表现、知犯罪事实、知经济来源、知活动场所)。今年年初,许昌县公安局确定本年度为“治安信息年”,每个责任区民警物色信息员4—5名,2000人以上的村庄要确立信息员5—8名,努力获取深层次、预警性的情报信息,真正把治安防范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与此同时,各派出所十分注重群防群治工作,每月定期召开治保主任例会,了解治安状况,分析治安形势,部署防范工作。在此基础上,许昌县公安局大力推行有偿巡逻。2002年该县桂村乡成立许昌市第一支村民治安巡逻队以来,全县16个乡镇已全部建立了由青壮年劳力组成的巡逻队,形成了覆盖全县的治安防控网络。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