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襄城高中教学质量在改革中提升

摘要:

    襄城高中从1992年开始从低谷走出,依靠“领导苦干,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三苦”精神,采用“高起点,严要求,大题量,重讲评”的传统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攀升,专科线、本科线、重点线人数由1992年的57人、31人、11人上升到1999年的530人、440人、203人,成为遐迩闻名的名校。

    进入新世纪,由于进行了“国有民办”的探索和实践,教学质量在改革中是提升了,还是下降了?这些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然而几年的实践给了人们一个肯定的答复——襄城高中的教学质量在改革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在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同时该校明确提出了“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管理有特效,学生有特长”的发展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契机,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在学校内部实行全员聘任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坚持“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劳优薪,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全面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彻底打破传统的“大锅饭”分配制度,有效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新的用人机制和改革措施起到了凝聚人心,提升质量,促进发展,激活教职工精神,催出教学生机,转变教育观念的巨大作用。

    实行教职工聘任制,按需设岗,竞争上岗,落聘分流,使大家都有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消除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达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建立教职工业务档案,将每个教职工的表现、能力、出勤、特长、业绩予以记载,以便为每年评聘提供有效依据。在此基础上评选省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模范教师等,有力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同时更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2004年暑期,该校顺利完成了学校中层干部的竞聘上岗和全体教职的聘任工作,在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下,经过竞聘,12位同志分别走上学校中层正职领导干部岗位;22位同志分别担任学校中层副职领导职务,新一代朝气蓬勃的领导班子成为学校继往开来的核心。

    为了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年初,学校出台《襄城高中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课堂教学听、评课及检查制度》、《教研活动量化方案》、《优秀教研组评选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提出了新的教学业务工作思路。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教师成功为本,为教师成名成家着想;以学生成才为本,为学生终身幸福着想;以学校发展为本,为教师小康富裕着想。本着指导思想,依据学校快速发展,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学校提出“两个原则一个要求”。

    “两个原则”:一是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原则。即立足本职、结合实际、总结经验、服务教学、讲求实效、提高质量、成就教师。二是教学工作原则。即狠抓常规、推进课改、促进教改、增效减耗、形成特色、提高成绩、成才学生。

    “一个要求”是教学基本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抓落实、重基础、重能力、重方法。同时,要求一、二年级抓基础、养习惯。也就是在依纲抠本,循序渐进,坚定信心的基础上,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审题做题习惯。要求三年级抓突破,求提升。要突破重点、难点、易混点、易考点,做到“两度”(准确度、规范度)和能力素质的提升。尤其在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方面,学校要求教学既备“大纲”(新的课程标准),又备“考纲”(考试说明);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法,又备学法。重“导”轻“教”,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学法去突破重点、难点、易混点、易考点。要求教师思路清晰,“四点”(重点、难点、易混点、易考点)明确,精讲清练,方法得当,高效低耗,注意引导、启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积极性、创造性。

    通过推进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落实教学原则及要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从2000年到2002年的3年中,学校每年在市高招总评中,9项奖牌拿回来7项。到2004年,重点线人数已突破300人、本科线人数已达1290人、专科线人数上升到1919人。就在记者此文杀青之际,从许昌市教育局又传来喜讯,襄城高中在市2004年高招总评中,又一次取得了总分第一名的骄人成绩。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