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
1959年夏天,毛泽东选中了风景优美的庐山,想在这里一边避暑,一边开一个远离喧嚣的“神仙会”。目的原本很明确,主题是纠“左”,对“大跃进”以来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以便提出对策。在这一点上,毛泽东与周恩来有共识。由于会前毛泽东已经表示了对形势估计的三句话,即“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所以会上大家在总结经验时基本上是照着既讲“伟大成绩”又讲“严重问题”这个路子去发表意见的。
周恩来在7月2日会议开始后,将侧重点放在纠“左”上。正在周恩来等人极力纠“左”的时候,毛泽东的想法却发生了逆转。
政治局扩大会议原定7月15日左右结束,参加会议的彭德怀对会议纠“左”不力的局面深感忧虑。7月14日,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陈述他对1958年以来党的“左”倾错误和经验教训的意见,指出大炼钢铁“有失有得”,存在“小资产阶级狂热性”。
7月16日,毛泽东批示将彭德怀的信印发给到会的同志,并亲自加了一个标题——《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这个时候,毛泽东的思想,已经由原来的反“左”,倒向对所谓右倾的反感。本来准备结束的会议也决定延期。
毛泽东批示印发彭德怀信的这天,他还写了一封信给刘少奇、周恩来、杨尚昆,意思是要把在北京主持工作的人叫上庐山。信的口气是商量,实际上是通知。通知留守在京的彭真、薄一波、黄克诚、安子文等人,让他们立即上山。
无论是先期上山还是刚刚上庐山的人们,除了毛泽东外,谁也没有想到会议的变化会越来越大。此时,毛泽东已经由批评“大跃进”的“左”,开始转向对所谓“右倾”的关注。
毛泽东发表了长篇讲话
7月23日,经过再三思索的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发表了一通令风云突变的长篇讲话,讲话的内容,几乎都是针对彭德怀的信。毛泽东说:“你们讲了那么多,也允许我讲个把钟头吧,可以不可以呀?我没有睡觉。吃了三次安眠药,睡不着。想讲几句。”
毛泽东不能接受彭德怀的“大跃进”有“资产阶级狂热性”的批评,他说:“资产阶级狂热性有一点,不那么多。”
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已经将那些指出“大跃进”错误的人归到了“思想动摇”、“方向错误”一类上去了。毛泽东话中有话,其中有些话一听便知,有针对周恩来的成分。“我劝一部分同志,讲话的方向问题要注意,讲话的内容要基本正确。要别人坚定,首先自己要坚定;要别人不动摇,首先自己不动摇。他们还不是右派,是中间派。一些人碰了钉子,站不住脚动摇了,站到中间去了。”很显然,毛泽东有些话是在敲山震虎。这些话,在引起与会者极大震动的同时,也深深地刺激着周恩来。反“反冒进”的阴影再次笼罩在周恩来的心头。
周恩来的落脚点还是在经济问题上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批判彭德怀的反右气氛,开始弥漫庐山会议。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埋头于经济降温并期望庐山会议大力纠“左”的周恩来,也不得不花一半精力,去关注反右的问题。迫不得已的批右,使周恩来也说了一些“彭总的信是右的代表”之类的话,但是周恩来的落脚点,还是在经济问题上。在庐山,为了落实1959年、1960年的主要经济指标,他与计委和工交部门的负责人逐项算细账,算了四个礼拜的账。既要反右,又要务实,周恩来的内心显然是矛盾的。
8月2日至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继续召开八届八中全会,进一步展开对彭德怀等人所谓“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几次会议下来,彭德怀已经被定性为“野心家”、“伪君子”,反对总路线、党中央,历史上同毛泽东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等等。彭德怀等人不得不作检讨。
八届八中全会后,又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撤销了彭德怀的国防部长、军委委员的职务;撤销了黄克诚的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的职务,撤销了张闻天的外交部副部长的职务,撤销了周小舟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职务。
庐山会议后,党内外是一片“反右派”气氛,建设中的急躁冒进情绪再一次抬头,计划指标不仅没有降下来,反而出现了新一轮的“跃进”风潮。到1960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了国家计委提交的《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再次提出赶上英国的口号,甚至把赶上的时间确定为5年,还提出用8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
主观臆断的赶超和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带来惨痛的结局。
对于这一段历史,直到1981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才给予公正的评判。
(摘自《天津政法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