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带着朝露的祝福声

摘要:

    那日清晨,太阳刚刚露出半个脸儿,就绽开了玫瑰般的微笑。几束晨光从树隙里蹦入窗户,跳进脸盆,泛出了粼粼金光。我正在洗漱,忽然房间里响起了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

    “喂,老战友,祝你生日快乐。同时,也祝你新年愉快,阖家欢乐!”

    那是一种悦耳、甜美的声音,标准的普通话里夹杂着胶东口音。没错,电话是从青岛打来的,是我的战友打来的!那声音从遥远的蓬莱海岛踏雾而来,带着潮汐,带着朝露,是那么的清新、甜润……

    当我从遐思中醒过神来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只听见对方又寒暄了几句,然后就挂了电话。我退伍整整8年了,8年里的每一个生日,我都会收到这位战友的生日祝福。每当这时,我的心里都会有一股暖流在涌动,感受到浓浓的战友之情,体会到友谊的真诚可贵,让我珍惜人生的拥有。

    这位战友叫康晓欢。我俩同一个乡镇,一起当的兵,并且同年同月同日出生。晓欢,不仅人长得英俊,而且能写一手好文章,他当兵的第二年就调到团政治处从事新闻工作。

    也许是晓欢和我有着共同的写作爱好,在部队里我俩经常你帮我我帮你,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平时,由于部队纪律的限制,我们难以见面。只有在星期天和节假日,我们才有充裕的时间在一起,谈文学,谈新闻写作,鲁迅的《阿Q正传》、矛盾的《林家铺子》、莫泊桑的《羊脂球》、契诃夫的《苦恼》等中外作家的作品,以及不同类型新闻的写作方法和特点,成了我俩谈论的热点。后来,在晓欢的鼓励下,我多次试着向当地的媒体投稿,不料有多篇散文、新闻被采用,这给我带来了几分惊喜,从而更加坚定了我走写作之路的信心。我记得在我俩当兵的第四年年底,经组织上研究,我退伍回地方,而晓欢则留在部队继续服役。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团里敲锣打鼓欢送老兵退伍,当我背着行李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就要踏上军车离去时,晓欢匆匆赶来送我。那一刻,我俩一下子紧紧拥抱在一起,一句话也没有说,忍了多天的泪水决了堤似的涌了出来,任凭眼泪浸染我们的双肩。

    千里之遥,割不断深厚的战友情谊。每年我俩生日这天的清晨,不管多忙多累,晓欢都会打来电话,送给我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而我也会给他寄去一张生日贺卡,送去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