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技工荒”的出现使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职业教育。如何振兴许昌的职业教育,为许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是我市教育界尤其是职业教育业内人士苦苦思考、探索的重大问题。今刊发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杨春香同志的考察报告(分上篇、下篇),希望能对从事职教的人士有所启发。
1999年2月14日,当合江县农广校改制成民办合江少岷职业技术学校时,谁也没有想到,改制当年,少岷职校即招生2800人,之后每年招生7000人左右。现在,少岷职校已发展成为占地320亩、拥有196个教学班、在校生19600多人的中国民办职业教育旗舰。《中国教育报》惊呼:少岷职校创造了三大奇迹——招生奇迹!就业奇迹!办学奇迹!
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效果如何、成功与否,最根本的就是看有多少学生自愿选择它。有些学校虽然全然跟不上市场变化,但它一样生源不愁。这是“命令招生”的结果。少岷职校作为民办职校,偏居泸州市一个小县城,既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也没有政府哪怕一个指标的保护,同时还可能遇到各地招生“宣传门槛”的限制。在重重制约因素下,它招生竟能势如破竹,攻城掠地般使川、滇、黔、渝76个县市的近2万名学生在这里就读,奥秘在哪里?以中国之大,凭什么它就能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之牛耳?
——超强就业能力和由此而产生的超强招生能力。就业能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从业所需的真本领,二是学校开拓市场的硬功夫。当前,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已成为中国不堪承受之重,各级政府为此使出了浑身解数,仍倍感压力巨大。加之高校大幅度扩招导致普高规模扩大,又进一步挤压了职高的生存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国职业教育跌入了历史低谷。一些职业学校难以为继,纷纷转行基础教育或停办,此时,少岷职校的创办者王中平却逆流而上,火中取栗,于1999年接手“泸州市合江少岷职业技术学校”。他用自信和智慧下了两招“先手棋”:一招重实作,一招跑市场。
中国不缺工人,但缺技术工人。王中平看得很准,一子落下,胜局即定。在少岷职校,只要有利于提高就业能力,需要的设备,花再多钱也要添置;需要的老师,出再多钱也要聘请;课程设置,不唯纲不唯常,一切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在学校刚创办时1亿元的总资产中,各种先进实习实作设备投入即有3500余万元。这是一招狠棋,它的壮大无疑对另一些职业学校产生了巨大压力!这也是一招准棋,下在了传统职教的软肋上!这是少岷职校与其他公办职校的一个分水岭。
王中平说:“酒好只是基础,要卖得好才算好。”重庆隆鑫集团,学校先后上门5次,厂方被感动后答应试用10名学生,结果觉得用到了“真材实料”,每年都提前来预订20—30名“少岷职校学生”。少岷品牌终于叩开了苛刻的市场之门。少岷职校向所有用人单位承诺:不满意就退人,少岷职校专人专责组织再培训,培训后重新推荐上岗,直到用人单位满意为止。有这样一个例子,重庆海尔制冷厂对学校推荐的一名姓罗的学生不满意,学校知道情况后,立即将技能好的学生推荐过去,将厂方不满意的那名学生召回,重新培训,再推荐到广州光凌有限公司,结果厂、生、校三方均满意。始终以诚信为先,始终经得起流汗甚至流泪的考验,始终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是少岷职校人开拓就业市场的切身体会。放得下架子,搁得起面子,舍得在就业上花大力气、下大工夫,是少岷职校与公办职校的又一个分水岭。
这两个分水岭铸造了少岷职校超强的就业能力。到目前为止,学校共向社会输送3万余名各类人才,遍布全国的2035家单位;各地预约要人的比例已从2000年的41%,上升到去年的82%,就业率达98%。
——超强就业能力的直接结果就是超强的招生能力。少岷职校已从草创之初不远千山万水动员学生入学过渡到大多数学生凭口碑自愿前来就读的阶段。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少岷职校19000多名学生中,打过工的占20%,职高转校生和退伍军人占20%。其中,哥哥带弟弟、姐姐带妹妹的就有11000多人,占学生总数的60%。
——超强积累能力和由此而产生的超强整合能力。谈教育不必讳言经济,相反,在办好教育的同时,应大胆、公开、名正言顺地获得正当回报。试想,假如没有回报的激励,除了那些慈善家,有谁会向教育投资?教育家和企业家的区别在于:企业家办教育为了赚钱,教育家用赚的钱办教育。王中平领导的少岷职校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从最初的几间教室、十几亩土地演变成现在占地32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规模,靠的是超强积累能力的驱动。
少岷职校的超强积累能力一是来自于其规模经济。学校收费最贵的专业是微机数控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收费最少的专业是汽车修理专业,每生每学年2500元。学制2至3年,收费标准较公办学校高,每毕业一名学生学校可实现净利润1500元。二是来自于经营。学校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和设备,在不增加一分投资的情况下,每年开展了车工、钳工、电工、家电维修、手机维修等10多个项目的短期单项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积累能力。三是主要面对农村学生,严控成本,降低学生生活费,吸引最大的市场主体。少岷职校每年上千万元的超强积累能力决定了它具有超强的整合能力和开拓能力。成立至今,学校几乎每年都在扩张,先后进行了4次大的建设。前年,学校投资1100万元,买下了一墙之隔、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的老牌职高——合江县菜坝职高的整体资产。去年,学校又出资500万元,租赁了150亩土地,修建短期培训和实验操作大型基地,走上了校企一体化的路子。
——超强管理能力和由此而产生的超强凝聚能力。少岷职校超强管理能力的源泉来自于校长王中平高超的管理艺术和各项制度的到位,整个管理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放权、到位。
对于公办学校,校长渴望人事权;在少岷职校,校长出让人事权。少岷职校的人事权都在谁的手里?在各部部长的手里。这些部长可以决定要不要聘请老师,聘请什么老师;也可决定要不要辞退老师,辞退谁。这些部长还可决定老师的工资待遇,是奖或惩。放权的结果是王中平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大事、决定大事,避免了事必躬亲带来的身心疲惫。
少岷职校管理的到位集中体现在制度到位和制度落实到位上。
少岷职校管理者认为,制度不在于多,而在于管用。成千上万个形同虚设的制度不如一个能执行到位的制度。薪酬制是任何一所学校最核心的制度,公办学校一般包括固定工资、浮动工资、奖金几个部分,但少岷职校不是这样。少岷职校引进“差别模糊工资制”,实行“课时费+奖励”制度,课时费根据授课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反映确定(班主任工资还要与各科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奖学金挂钩),因此因师而异,各不相同,且相互保密。工资当月领取70%,其余部分考评后再发。在少岷职校,有30%的工资决定权在学生手里。学校每周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无记名投票,量化打分,并向全校公布投票结果,结果优秀者获奖励,一般者受警示,连续三周评价为差者自动解聘。由聘用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决定教师的待遇,这一制度设计使教师在对学校负责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负责!学生假如不满意,就有权对老师亮“黄牌”或亮“红牌”!这一制度深入了管理的内核,抓住了管理的本质。学生还能决定老师工资,这在公办学校是不可想象的。少岷职校还有更超乎你想象的制度设计。学校认为,即便有了学校和学生两道“保险杠”,也不能保证知识和技能准确无误地传授到位,因此又设计了一项新制度:“教师问责制”。由学校技能办与专业课教师签订目标责任书,学生就业后因技术不过关被退回,任课老师将受到严厉惩罚。这一制度杜绝了任何侥幸心理,成为又一道“保险杠”。
一斑窥全豹,少岷职校处处都散发出与众不同。因为不同,少岷职校具有了超强的管理能力;因为不同,少岷职校魅力四射。少岷职校的凝聚力一年比一年增强,几年来共面向全国开放式招聘教师450名,引进客座教授6名、博士生4名、硕士研究生2名、能工巧匠108人。少岷职校下一步的目标是,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积极争创“国家重点”,使其真正成为我国的职教名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