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转眼常香玉大师离开我们已一周年了,人们无不以敬佩而又沉痛的心情,怀念她……
常香玉大师生前,曾在20世纪60年代,同河南豫剧院的王善朴、魏云等,按省文化厅要求,与许昌专区豫剧二团联合排演现代戏《人欢马叫》。这个剧目于1965年7日,代表全省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中南区现代戏会演。同年10月,主创人员进入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戏曲电影;1966年1月,该剧代表中南区赴京汇报演出,轰动京城。常香玉那大师的风范,精湛的常派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她那不固步自封、抱戏守缺、博学众长、兼容并蓄、艺德高尚、平易近人、勤俭朴实的生活作风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接触
许昌专区豫剧二团的演员,听说要和常香玉大师联合排演《人欢马叫》,都感觉这是连做梦都没想到的事。尤其是任宏恩,心情激荡,暗下决心,决不虚度难得的学习机会。当他第一次与常大师在排练场接触时,十分激动、紧张,不到10分钟便满头是汗。常大师看出了他的心思,忙停下来微微一笑,亲切都问:“宏恩,感冒了吗?”任宏恩忙摇摇头笑着说:“没有,没有哇!”“那为啥头上冒汗呀?”“是,是天太热。”“不对,是你太紧张了。”宏恩点头,常大师又说:“这是排练场,你我都是演员,没有什么高低之分,要说有区别,那只说你是男演员我是女演员,你演刘自得,我演吴大娘,有什么可怕?这个念头你不打消,可影响你这个人物形象,呀,你说对吗?”宏恩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常大师对在座的人员说:“大家坐下来看我排戏很好,不过你们看到我哪些表演不到位,就立即指出来,这叫旁观者清吗?大家千万别客气,中不中?”大家异口同声说:“中!”接着一阵热烈的掌声。
从此,在排练场上出现了研究、探讨、争论的活跃局面,加快了该剧的排练进程。
一日一练
谚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常大师之所以声腔宏厚,运用自如,吐字清晰,自成流派,除了她有一口天赋的好嗓子之外,还有她持之以恒的勤学苦练的精神,她喊腔练嗓已成习惯,可以说是一日一练十年如一日。1965年10月,刚结束广州会演,接着进西安电影制片厂拍《人欢马叫》,时间短任务重,可她每天早上准时起来到小花园喊腔练嗓。
常大师练嗓有个诀窍,那就是她口袋里常装一个bB(降B)调定音器,这个定音器在豫剧常用的bE(降E)调中唱名是“5”音,而5音是豫东调(徽调式)中的主音,只要把这个5音唱准了,唱腔就不会凉腔。所以,常大师无论何时,到何地去演出,首先要带的就是这个定音器。练嗓子前,先吹上几声,找准音高,然后再练唱腔、便音准无误。
常大师对嗓子不仅注重练,而且保护意识也非常强。日常生活中她注意冷暖,饮食是少吃荤,多吃素、不吃冷、辣、热等食物,就连说话都用小嗓音,尤其讲究茶饮料,她每月不惜重金,买价格昂贵的金柴泡茶喝,她常对青年演员说:“皮匠靠掌子(钉子),唱戏靠嗓子,没有嗓子难唱好戏”。
不吃小灶
在西安电影制片厂拍《人欢马叫》时,厂领导为了照顾常大师的工作与生活,住宿给她安排小单间,吃饭特设一小灶。常大师对此做法非常反感,于是便找到厂领导,问:“厂长,我们全团同志都大厅吃饭,为什么把我一人关在小房间就餐?”厂长忙说:“因为你既是领导,又是著名演员,所以……”常大师打断厂长的话说:“不要说啦,我不是什么领导,也不是什么著名演员,我是个党员,作为党员就不能脱离群众,生活特殊化,好啦,好啦,你不要再解释啦,从明天开始我进大厅就餐。”
第二天早上开饭时,常大师高高兴兴地端着碗拿着筷子,走进大餐厅,厂长看到后忙上前说:“常老师,你坐下等着,我派人给你打饭。”常大师说:“不,他们不知道我爱吃什么,吃多少,还是我自己来吧。”说着就去排队,人们忙为她让位,常大师微微一笑说:“大家不要乱队,按先来后到的规矩,中不中?”大家都频频点头,表示敬佩。
有一天中午,常大师刚吃完饭,突然从背后跑过来一个炊事班小师傅,不好意思地对常大师说:“常老师,俺炊事班的全体师傅,有个小小的请求。”“什么事,你快说!”“大家都想叫你唱几句。”“没问题,走!”当常大师刚走进厨房,全体师傅响起一阵热烈掌声,常大师忙挥手说:“不要这样,我应该首先感谢师傅们,天天为剧组的同志们做可口的饭菜,《人欢马叫》拍成之后,也有你们的功劳呀!”大家又是一阵掌声,接着常大师唱了几段传统戏和现代戏,师傅们感动得真是无法形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