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7月9日专电 据《文汇报》报道,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30%左右的“啃老族”虽已成年,却仍“享受”着父母的供养。
调查显示,构成“啃老族”的主要有6类人群:第一类是对就业过于挑剔的高校毕业生;第二类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第三类是“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第四类是频频跳槽者;第五类是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他们不满紧张繁忙的工作,然后干脆不就业;第六类也是人数最多的文化低、技能差,又怕苦怕累的人。
“啃老族”无法就业的原因在于,他们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在中等教育阶段没得到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就业市场中缺乏优势。即使是短暂就业,“啃老族”所吃的也大多是第三产业中的“青春饭”,如售货员、服务员等。“啃老族”的父母也常常只关注子女的生理成长情况,而忽略了孩子精神独立和人格的塑造。
怎一个“懒”字了得
“啃老族”之所以存在,除了父母的原因外,“啃老族”们的懒是重要的原因。
懒,一经产生,就什么也不想干,什么都怕干,干脆什么都不干,一切由父母提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终日无所事事,长期由父母包养。他们感叹:“还是母乳最适宜呀!”干脆就吃个天昏地暗,把家里吃个底朝天。
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啃老族”缺乏独立生活的意识,是一种永远也“站”不起来的人。
给这些人开个药方,首先,要让他们在精神上多补点钙,让他们的思想意识先“活动”起来,否则就无药可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