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计:
高薪招聘作诱饵
骗你钱财没商量
事件回放 今年7月上旬,34岁的段某从临颍来到许昌,想找一份工作以贴补家用。一日,一则贴在电线杆上的招工小广告吸引住了他。该广告称:市区某著名大酒店招聘男女服务员,月工资1200元,还有提成等。优厚的待遇令他怦然心动。段某用手机拨通了联系人“刘经理”的电话,对方在电话中让他于7月13日8时在该大酒店一楼大厅内等待面试。段某遂依言准时赶到指定位置坐下。5分钟后,他接到“刘经理”的电话,说他已经通过了面试,并让他把600元服装费存到“财务经理”的账户上,随后给他了一个某银行的账户。段某把600元存进去后,“刘经理”问他有没有健康证,得知没有后,又让他在此账户存入276元的健康费。
交了“健康费”满以为可以上班的段某随后又接到“刘经理”的电话,说“财务经理”和“李小姐”为了他的工作,都帮了不少忙,让段某分别给他们包880元和200元的红包“意思意思”。认为合乎情理的段某想都没想便把1080元存进了同一银行的同一账户,并按要求为“刘经理”存了50元的电话费。事后,“刘经理”在电话中告诉他,交够2500元后即可上班。段某算了算已交的钱数后,于7月18日在“刘经理”提供的账户上又存了494元。补齐2500元后,“刘经理”又告诉他公司有规定,必须交够3500元才能上班。只交钱没见人的段某说他没钱了,也不想上班了,并要求把钱退给他,但对方说想退钱可以,先交500元手续费,否则钱退不了。至此,段某才意识到自己受骗,遂报了警。
魏都区公安分局南关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立即带领段某到银行查询账户。但他们发现该账户内的钱已经被异地取出,只剩了几元钱。
教你识骗 此类骗局利用人们急于求职的心理,开出的招聘条件很低,而待遇很优厚,并以内部指标为由不让受骗人到单位打听,随后以各种看似合理的条件一步步让受骗人掏钱。等受骗人发现上当后,骗子早已将存入账户的血汗钱取走。
民警提示 在找工作时不要轻易相信街头的小广告,应到正规的劳动中介部门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另外,应聘前应先到招工单位实地调查和咨询,然后再决定是否应聘。
美人计:
广告征婚有陷阱
让你受骗人财空
事件回放 今年3月5日晚,驻马店市西平县35岁的于某在收听许昌某电台的征婚广告时,感觉一征婚妇女的条件比较合适,遂按照广告提供的电话号码与该妇女取得了联系。该妇女让其次日到许昌火车站附近见面。
6日9时,于某从西平县赶到许昌火车站。见面后,该妇女称有急事要办,让于某等她的电话,然后匆匆离去。下午3时许,于某接到该妇女的电话,要他到汽车站门口见面。见面后于某发现,与该妇女一起来的有一老年妇女和两个小女孩儿。该妇女自称叫刘小花,老年妇女是其母亲。交谈之后,看着相貌忠厚、条件可以的刘小花,于某甚是满意。该妇女也称她对于某的条件很满意,并让他回家办理结婚手续。离开时,该妇女让于某拿出40元给两个孩子买东西吃,并让于某给她100元的见面礼。拿出钱后,于某于当天下午回了家。8日上午,刘小花给于某打电话说让他到许昌接她,并让他带2000元钱。9日10时许,于某从家中带了1700元钱赶到许昌。双方见面后,来到市区一家商场内购物。中午,刘小花提出在商场内吃饭,并把于某随身带的钱和手机要过去“保管”。于某买饭回来时,刘小花已不见踪影。发觉上当的于某只好到派出所报案。
教你识骗 设此类骗局的骗子一般是利用人们急于求成和不设防的心理,以相貌较好、貌似诚实厚道的妇女为诱饵,骗取受骗者的信任。一般情况下,不管受骗者是什么条件,骗子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受骗者表示好感且同意结婚,并不实地调查受骗者的家庭情况。在异地见面后,骗子会以各种理由向受骗者索要钱、物,最后伺机溜走。
民警提示 在征婚中如出现以上各种可疑现象,应格外警惕,以免上当。
掉包计:
意外之财诱惑大
贪财之心莫要起
事件回放 7月16日凌晨4时,鄢陵县的王某从天津乘坐火车回到许昌。拉着密码箱的他刚走出出站口,一个肩背小包的年轻男子便与他搭话,问他到什么地方。没有戒备的王某便如实地说他刚从天津回来,要到鄢陵县望田镇。该男子闻听后高兴地说,他也是从天津回来的,要回只乐乡老家。因为是老乡,两人无形中拉近了距离。该男子提议时间还早,先到火车站广场南侧的树阴下凉快一会儿。于是,王某便和该男子一起坐在广场南侧的树阴下聊天。在此期间,该男子站起来在周围转了一下,随后弯腰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回到王某身边。王某一看,原来是一只袜子包了一些东西。该男子对他说:“这里面是钱,少说有几千元。你别说话,一会儿给你分点。”随后,该男子提议一起步行到汽车东站乘车回家。于是两人沿颍昌路向南走去。走出一二百米后,另一名男子急匆匆地追了过来,问他们拾到钱没有,并说他的家人出车祸了,急凑了8600元钱用于看病,是用一只袜子包着的。第一名男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把口袋里的几百元钱掏出来让他看,并让王某也打开密码箱证明自己的清白。王某依言打开密码箱,以示清白。但第二名男子不相信第一名男子,要拉他到派出所。无奈之下,第一名男子悄悄把袜子塞给王某,并嘱咐王某找个地方放好,等他到派出所说清楚后再分钱。王某接过袜子后向南走去。刚走出二三十米,他回头一看,发现那两名男子已不见踪影,他交给第一名男子看管的密码箱也不见了。王某急忙折回寻找他们,但怎么也找不到。他打开袜子查看时发现,里面是一沓白纸。
教你识骗 设此类骗局的骗子是利用人们爱占便宜的心理,先设下天上掉馅儿饼的“迷魂阵”,随后以让受骗者保密为由主动提出平分钱财。当第三者及时出现“搅局”时,骗子会将捡到的“馅儿饼”交由受骗者保管,随后用受骗者少量的钱物作抵押,并言明风险由他承担,让受骗者感觉占了大便宜,最终上当。
民警提示 天上不会掉馅儿饼!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坚持一颗平常心,消除不劳而获和贪图便宜的念头,提高警惕,就不会受骗,否则将会落个贪小便宜吃大亏的结局。
认亲计:
街头认亲是幌子
偷你钱财方是真
事件回放 6月的一天,60多岁的刘某到市区某银行存钱,存完钱后将剩余的200元现金装进上衣口袋就走出了银行。路边一辆面包车内的三男一女看到他路过时,其中一个男的喊道:“哥,哥……”刘某听到后并没在意。他们继续喊了起来,并说喊的就是他。刘某闻听后对他们说,他并不认识他们。他们中的一个男的说,咱都好长时间没见面了,你把自行车放在那儿,上车说说话。看着不认识的几个人,刘某想这肯定是熟人,可能是自己年龄大,记性不好给忘了。于是,刘某就坐进了他们的车。上车后,车后的一个男的说:“看看,几年不见,你的头发都白了。”另一个女的则拉住他的上衣说:“这么热的天,你咋不买一件凉快点儿的上衣呢?”就这样,他们在车内“亲热”地说了几分钟话。最后,司机说:“要是没什么事情咱就走吧。”然后,他们就让刘某下了车。刘某怎么也想不出这几个人是谁,在哪儿见过。但他一摸口袋,发现放在上衣口袋内的200元钱不见了。
教你识骗 设此类骗局的骗子一般是利用老年人缺乏防范意识,人老眼花、记忆力弱的特点,以冒认亲戚或熟人为手段,在表示亲热的过程中伺机下手,将老人口袋内的钱偷走。骗子大多2到5人不等。他们之间相互配合,有人打掩护分散老人的注意力,有人动手偷钱。
民警提示 老年人上街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上街购物时最好两人结伴同行,或由家人陪同。如果遇到陌生人与你攀亲时,应当仔细辨认,如确实不认识的话,最好不要与陌生人攀谈。
卖空计:
指山卖磨吹破天
钱去人走一场空
事件回放 7月15日,一自称市区某医院“张副院长”的人找到收购废品的老崔说,其医院内有一批铝合金要卖,共100多斤。闻听有大生意,老崔当即表示要收购。双方商定价格后,约定当日13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老崔离开后,随即找到废品收购站的尚某说,有一批铝合金现在要卖,他手头没有那么多钱,要尚某帮忙垫资收购。因为彼此很熟悉,尚某并没有怀疑。当日13时,尚某带着现金和老崔一起来到了某医院找“张副院长”。双方见面后,“张副院长”称那些铝合金是单位装修时剩下的,现在要处理,并要查看他们的身份证。在核对身份证后,“张副院长”带着尚某到楼上开票交钱。对此深信不疑的尚某随即将1500元现金交给了“张副院长”。随后,“张副院长”拿着收据说要到楼下盖章,就离开了办公室,一去不复返。左等右等不见“张副院长”回来的尚某感到情况不对,随即下楼和老崔一起寻找“张副院长”,但已不见他的踪影。二人向该医院工作人员询问是否有铝合金要卖的事时,得到了否定的答复。
教你识骗 设此类骗局的骗子一般利用商人急于发财的心理,选择某个固定单位或企业,称一定数量的货物是自己的,以此骗取商人的信任,随后以较低的价格达成出售的口头协议或书面协议,并以各种理由不让受骗者进行过多的了解,最后以先交钱后拉货的形式骗取钱财。
民警提示 送上门的、价格超常低于市场价格的大生意并不一定是好生意,因为利润与风险同在。生意人应当按照市场规律做生意,遇到天上掉馅儿饼的事要多一分警惕,多问几个为什么,且莫被眼前的利益迷住了双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