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走近金堂钧窑

———记金堂钧窑有限公司创始人李金堂先生

摘要:


    要说钧瓷不能不说禹州神垕,因为神垕是钧瓷的故乡,在世界上也是饮誉海内外的钧瓷之都。她地处中原腹地,背靠雄奇的伏牛山,怀抱柔情的颍河水,山水相依,刚柔相济。有诗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平凡的山水注定会缔造不平凡的传奇,而禹州市金堂钧窑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李金堂先生就是这个传奇中的一员,犹如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50年前,李金堂先生出生于禹州市神垕镇西大新村。20年后,意气风发的他有了令人羡慕的高中文凭。从高中毕业那天起,他就立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钧瓷事业。路是坎坷的,心却是火热的。凭着对陶艺的满腔热情,遇到问题时他潜心钻研,反复揣摩;闲暇时他走街串巷,虚心求教于陶艺界老人,并经常到浙江金华、江苏宜兴、江西景德镇、广东石湾、河北邯郸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不同流派的精华,取长补短。同时,他还认真学习书籍、报刊上的有关理论,潜心研究有关陶艺的技术难题,使自己在理论上得到升华。

    厚积而薄发,天赋加上后天不懈的努力,一大批形象生动、风格泼辣、线条流畅且极具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随之诞生。1981年10月,年仅27岁的李金堂先生被神垕劳动服务公司瓷厂任命为技术厂长,全面负责造型、配釉等方面的工作。在此期间,他设计制作了20多件造型优美、装饰简洁,显示内在含蓄美的优秀作品。 其中的钧瓷“文房四宝”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访问朝鲜期间作为国礼赠送给了金日成同志。这些艺术瑰宝都是李金堂呕心沥血的结晶。


    1989年,为响应党和政府“发展经济勤劳致富”的号召,李金堂毅然抛下铁饭碗,创办了金堂钧窑有限公司。10多年来,他先后制作了釉色鲜亮、造型独特的钧瓷活环瓶、梅瓶、观音瓶等40余种产品。难能可贵的是,产品不断创新,技术也在不断革新。1993年,经过多次到山东、河北、江苏、江西等地的学习考察,结合当地优势,李金堂试验成功了钧瓷用气烧技术,在保持发展了钧瓷窑变的特点的同时,打破了几千年来钧瓷“十窑九不成”的传统常规,使钧瓷成品率达到了70%,而且此技术也有效地消灭了企业“三堆”(即煤堆、渣堆、垃圾堆),给环保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6年11月、1997年3月,李金堂两次分别参加了在香港和日本举行的国际钧瓷研讨会,使金堂钧窑有限公司的珍品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并享誉海内外。

    鉴于李金堂在陶艺方面20多年的辛勤耕耘和突出贡献,1997年7月,河南省第二届民间工艺博览组委会河南民间工艺家协会授予其“民间工艺美术家”的光荣称号。

    在荣誉面前,他并没有却步,相反更加坚定了他为钧瓷事业倾其毕生精力的信心和勇气,坚定了他活到老学到老的决心。我们祝愿他和他的金堂钧窑有限公司能够一帆风顺,越来越辉煌。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