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想一想,捡到4万块钱你会怎么办?
在襄城县,一位住在租来的简陋房子里、每天收入仅10多元的三轮车车主,在捡到4万元钱的当天就通过当地派出所把钱还给了失主。4万元现金,相当于她不吃不喝积攒10年的收入!
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在捡钱与交钱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心冲突?这是她的一时“冲动”还是一贯表现?捡钱之后她的生活有无改变?
9月1日,记者带着疑问奔赴襄城县……
-------------------------------------------------------------------
载客途中捡到4万元巨款
8月11日8时,家住襄城县的李红玲像往常一样,开着三轮车出去找活儿。坐车的人并不是很多,她临近中午也没有拉到几名乘客。
11时5分,当李红玲拉着一名乘客行至襄城县城东关转盘处时,忽然看到马路上有一个七八寸长的黑色手提包。
她把手提包捡起来并在原地等失主。车上的乘客催促她“快走”,李红玲随手把手提包放进车前的工具箱内。待把乘客送到几公里外的群发蔬菜批发市场,在返回的途中,她忽然想起自己还捡了个包:“还不知道装的啥东西呢?”
她停下车,拿出包,打开一看,把她吓了一跳:里面竟是4叠厚厚的钞票!“我没有做梦吧?”她赶紧揉揉眼,再仔细看看,确实是厚厚的4叠钱!李红玲当时下意识做的事就是回到拾钱的地方等失主,但是等了将近1个小时也没有人来认领。
李红玲只好带着钱去了父母的住处,当时她的父亲正在给人修车,母亲正在做饭。
“我拾了4万块钱。”她把这一消息“汇报”给父母。
“别开玩笑了。”父亲李群祥头也没抬就说。可当李红玲把手提包打开,把一沓沓百元大钞展现在父母面前时,他们不得不相信:自己的女儿拾到巨款了!
这天中午,李红玲一家人都没有吃午饭。“4万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也许有人捡到钱会不吭气,可我们一家人在想,丢钱的人肯定急坏了,万一想不开寻了短见,那可是俺家的罪孽……”李红玲的母亲这样告诉记者。
这时,李群祥想到了一个“见过世面”的人———邻居关福亭。关福亭是县里一名退休干部 ,也是老党员。一家人当即来到关福亭家,说明了捡钱的过程。
见此情景,关福亭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失主,还要避免坏人来冒领,还是去派出所妥当。”
11日15时,李红玲和父亲一起走进了襄城县城关派出所……
失主大意丢失黑提包
失主张平是一个糖烟酒店的老板。8月11日那天,因为要进货,他去中心路的建行许昌分行襄城分理处取了4万元钱。
张平骑了一辆破旧的老式二八自行车。取出钱后,他把装着4万元现金的黑提包挂在了车把上。当行至襄城县东关转盘处时,由于过往车辆较多,他把注意力放在车辆上,瞅着空隙过了马路。
在离家门口只有20多米远时,他下意识地低头一看,包不见了!老张一下子“头都大了”,身上满是冷汗!他赶紧打手势,把正准备接货的儿子张辉叫过来。父子俩开始焦急地在附近挨个儿向过往行人、商店店主、流动商贩询问“见没见个黑提包”,回答都是“不知道”。
有好心人提醒他们:“快去报警吧!”张平这才赶紧骑上摩托车带着儿子到城关派出所报案。
派出所立即组织几位民警,加入了“找钱”的队伍。当时各方反馈的信息五花八门:有的说是骑自行车的捡走了,有的说是开三轮车的拾到了。
他们到车管部门一查,开三轮车的有几百人。找骑自行车的,更是大海捞针。“那可是4万元血汗钱啊!”大意的张平懊悔得直捶头。
束手无策的他们回到派出所,准备研究下一步怎么办。就在这时,李红玲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了派出所。经过核对,4万元现金分文不差地送还到了张平手上。
“我活了50岁,没见过像你这么好的人。”感激不尽的张平说着,当即拿出2000多元钱答谢李红玲,被她婉言谢绝。
手提包为何会丢呢?张平回忆说,他骑车过转盘时,由于手提包太破,被磨损的提包带突然断裂了。当时他只顾注意来往车辆,也不知道包掉在地上了。
她曾捡到两万元归还失主
因为贫穷,31岁的李红玲只上到初中就辍学了。李红玲的丈夫在平煤集团当井下工,她则带着6岁的女儿在该县一间租赁的房子里生活。因为没有正当职业,她平日就依靠三轮车载客维持生计。
李红玲租住在襄城县北拐街一间十来平方米的房子里。屋里放置着一张简陋的木床,一张破桌子,一个老掉牙的电视机,一辆自行车,其简陋状况令人看了心酸。
李红玲的父亲李群祥是个沉默寡言的修车匠,母亲贾素霞也没有工作,他们都是老实本分的厚道人。
提起女儿拾到巨款又归还的事儿,贾素霞表示,她和老伴儿都很支持女儿的做法。
说到女儿平日生活的艰苦,贾素霞的泪水开始在眼圈里打转:“你们想象不到,孩子平时去市场买菜,总是捡很多别人不要的菜叶,跟人家说是回家喂鸡的,其实回家后她都洗洗吃掉了……”
“大冬天,孩子在外面跑一天,回来时冻得脸上发青,棉衣上都结冰棱了。孩子说‘外头可冷啊’,我这当妈的只能给她盛碗热汤暖暖身子……我和她爸实在是心疼她,又帮不上大忙,只能让她中午到我们这里吃顿饭……”哽咽着讲到此处,李红玲的母亲已是老泪纵横。
贾素霞还告诉记者:“3年前,孩子就捡过一回钱,当时跑去把两万块钱还给了人家。”
3年前的一天中午,在襄城县南关,李红玲把四男一女5个客人拉到一家酒店后,就返回家中。整理车厢时她发现了一个档案袋,里面装着两万元现金和一叠空白发票。
李红玲当即开车往饭店赶,最终把现金和发票送到了失主手中,也是一点儿报酬都不要。
良心比4万块钱更重要
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衣着朴素的李红玲谈到了关于交还巨款的动机。
她说:“俺当时想,要是谁家家里有病人了,这是给家人治病的钱,我不还的话,不是耽误了人家一条命?要是谁家孩子该上大学了,这是孩子上大学的钱,如果我不还,就是耽误了人家孩子的前途!”李红玲告诉记者,事发当天,他们一家人考虑最多的就是当时丢钱的人一定很急,做人要将心比心。再说,挣钱要走正路,靠自己干活儿挣来的钱花着最踏实。
记者在襄城县城街头采访时,人们纷纷称赞李红玲拾金不昧的行为。当地一位交警在称赞这位“好样的襄城老乡”之后,还告诉记者:“由于县城城市化水平有限,县里并没有禁止三轮车营运。车主只要有合法执照,不跑主要干道就行。”
但也有一些人嘀咕:“小偷打洞都偷不来4万块钱,她把钱还给人家,将来肯定后悔!”“天上掉下的福气都不要,真是个傻子!”
淳朴的李红玲也多次面对这些流言蜚语,她的回答是:“良心比4万块钱更重要!钱还给人家,我睡得踏实。”
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位平凡的女性,将拾到的4万元现金归还给焦急万分的失主。昨日下午,许昌学院心理学教师崔广立就此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你怎么看待李红玲拾金不昧的事儿?
崔广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李红玲的行为属于利他行为的一种。利他行为是指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同时,行为的实施者通过对他人提供帮助,获得内心的满足和自豪。
李红玲的拾金不昧,不仅让人看到了她的朴实,还让人看到了一种美德,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记者:有人不理解她,认为她傻,对此你怎么看?
崔广立:这跟社会的浮躁有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实有一些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把脑袋钻进钱眼里去了。他们虽然不受法律的制裁,但应该受到道德和良知的谴责。
记者:如何教育孩子养成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崔广立:青春期前的教育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成长方向和道德情操的高低。尤其是家长,一定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和榜样作用。
记者:对于成年人来说,如何才能把握好做一个“好人”的底线?
崔广立:还是要引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你们媒体的积极参与很重要,要多树立一些身边看得见、学得着的典型。比如李红玲,比如“背着妈妈上学”的张尚昀,都是很好的道德典范。同时,要对那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进行谴责和鞭挞,让行为人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很可耻,会被整个社会所鄙视和唾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