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接送孩子:几多苦来几多忧

摘要:

    9月9日16时20分,离放学时间还有10分钟,市区某小学附近已是人头攒动,大批接孩子放学的家长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有开轿车的,有骑摩托车的,还有骑三轮车的。他们当中既有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又有二三十岁的年轻父母。不一会儿,学校附近的街道就被家长围住了。16时30分,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走出校门,家长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队列里的学生,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出来时赶忙打招呼,一场接孩子的“战斗”进入高潮。


                                 接送之路漫长 家长实在头疼

    在拥挤的“接送大军”中,记者采访了一位姓张的女士。张女士告诉记者,自从儿子上学的第一天起,她和爱人就踏上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送学生。根据工作性质,她和爱人还进行了分工:爱人负责送,她负责接。张女士家住市区文峰路中段,学校和家相距近2公里。今年孩子才读小学二年级,这么远的路,无论工作如何忙,她都不会让孩子自己走。张女士从事后勤工作,虽说不是太忙,但为了接孩子,她总是提前下班,每天就这样跑来跑去,影响了工作。单位的领导起初还表示谅解,但时间一长就显得有点儿不太高兴。不得已,她只能偷偷地溜出来接孩子。“长期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张女士盼儿子快点儿长大,结束这漫漫接送之路。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大娘向记者倾诉了接送孙子的苦恼。她说,孙子的父母工作忙,根本没时间接送,自己退休后又无事可做,就承担起了接送孙子的重任。但是她毕竟年纪大了,腿脚又不太灵便,天天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跑来跑去不太安全。上个月接孙子时,她被一辆机动三轮车碰了一下,孙子受了点儿轻伤。这可吓坏了孙子的父母,他们说啥也不再让她接送孩子了,很想雇个保姆来接送,但又觉得花这个钱太冤枉。最后她问记者有没有既让家长不分心,又能保证学生安全的好办法。

    孙女士是一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她告诉记者,她家离学校并不算远,按理说可以让孩子自己上下学了。一个月前,她便试着让孩子自己上下学。可是,没过多久,她发现孩子总是比平时晚回家,并总说在教室打扫卫生了。孙女士觉得不对劲,就暗自调查,发现孩子放学后竟然和同学一起上网打游戏去了。孙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就一个孩子,万一学坏了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她再次加入到“接送大军”中。

    现在,一聊起接送孩子的话题,很多家长都一筹莫展:接送孩子既耽误工作,又疲惫不堪,要是交通秩序好一些,社会治安好一些,谁愿意多此一举?


                                   学校在尽力 交警在参与

    为了减轻家长的压力,学校、老师和交警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家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学校都坚持放学护送制度,并层层落实责任,建立了长效机制。按照规定,放学时,一般由老师带队,护送学生到指定的家长接送地点,并把学生交给家长。如果家长一直没有来接学生,老师就要负责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在许昌实验小学,记者看到了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上面写着:级主任、班主任、辅导老师必须护送学生过马路;严禁学生在马路边玩耍,坚持放学护送制度。据该校负责人介绍,学校经常给学生讲解《道路交通安全法》,告诉他们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

    9月13日17时,记者在市区育才路东口发现,为了保障小学生过马路安全,与许昌实验小学毗邻的市区文峰路放着两个“红领巾平安通道”标牌,离校门口不远处还有个“平安小屋”。在放学时,一部分学生由交警指挥着过马路,一部分学生到“平安小屋”等家长。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小学生没有放学之前,文峰路上车流量很大,车速又快,而且没有红绿灯。17时10分,当小学生排着队放学时,交警就把“红领巾平安通道”标牌放在路上,来往车辆在几十米外就减速慢行 ,并在交警的指挥下为小学生让道 。当记者问起“红领巾平安通道”标牌和“平安小屋”的情况时,正在值勤的市交警支队二大队交警孟书莹告诉记者,1989年,温振杰别出心裁地制作了“红领巾平安通道”标牌放在路上,为的是保证小学生安全过马路。“平安小屋”则是1995年温振杰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500元钱,然后号召二大队其他交警一起捐款建造的。

    记者在市区育才路东口的“平安小屋”看到,这里有十几个小学生,他们有的在写作业,有的正在交谈。记者问几位小学生为何要聚在“平安小屋”里时,他们说,由于家长太忙,不能按时来接他们,学校就要求他们聚在“平安小屋”里等家长。这样,家长来接时就不用到处乱找,既省时间又方便。相反,如果没有“平安小屋”,他们就会到处游逛,不但给家长带来不便,而且非常不安全。一位女学生告诉记者,她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护士,由于两个人工作太忙,根本不能准时来接她,她成了“平安小屋”的常客。她说,要是没有“平安小屋”,她真无法想象别的同学走之后她该去哪里等父母,“平安小屋”真好。


                              如何破解难题 众人莫衷一是

    为了学生的安全,不仅家长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学校、交警也作出了不少努力。即使这样,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校和交警能做的也仅仅是把学生安全地送到家长手里,家长并没有从沉重的接送负担中解脱出来。而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人们又有不同的想法。为此,记者就这一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采访了有关人士。

    市建设路小学一位姓黄的教师建议公交公司定时派专车专人负责一个地区或附近几个地区的学生接送。公交公司建立接送花名册,每天进行登记。这样做既为公交公司带来了效益,又能保证孩子的安全。

    市健康路小学一位姓李的学生家长认为,最好成立一个专门接送学生的社会服务中心,专门接送学生回家。

    许昌实验小学一位姓朱的学生家长向记者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学校与市交警支队二大队交警联合护送学生的做法虽然值得学习,但是制作“红领巾平安通道”标牌、建造“平安小屋”对家长来说只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各个小学能够调整放学时间,让学生的放学时间和家长的下班时间相对接近,那么,家长就不用为工作和接学生两头忙了。

    市交警支队一位交警则认为,保证学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和家长不可能独自维护学生的安全,需要其他社会力量的协助。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