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58年从军事院校毕业到北大荒垦荒。1959年夏天,我在北大荒军垦农场见到了我国著名诗人艾青。
据在《北大荒》文艺编辑部工作的一位战友讲,艾青是1957年被划为“右派”到北大荒劳动改造的。同他一起去的还有著名作家丁玲、著名画家丁聪等。艾青到北大荒后,被分配在乌苏里江畔852农场的一个生产队里劳动。
我们队里有位副指导员叫李成,山西人,40多岁,大尉军衔,爆破英雄,是我在军校时的学生。他抗日时期在延安同艾青是密友。我把艾青在北大荒的消息告诉了他。他听后颇为惊讶,急忙说:“哦,我们抽空去看看他。”
那是一个晴天。我们径直来到艾青所在的生产队。那个生产队是由转业官兵新建的,全是草房,离乌苏里江不远,地属饶河县。一打听,众人几乎统一口径:“这里没有叫艾青的。”我心想:“准是经人授意的推托之词!”于是,我们走进了队长办公室。说来也巧,那位姓朱的队长原是北京军区某部的上尉参谋,1950年听过李成的英模事迹报告。他一见李成就说:“哦,李成!那年我听过你的报告,没想到我们在北大荒又见面了。”李成说:“我们是特意来看望艾青的。”朱队长思虑了一会儿说:“老英雄来了,岂有不让见之理。他现在正在割柳条,我领你们去。”于是,我们向野外走去。
时近中午,已是收工的时候,我们站在草地里,老远望见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人。他身穿破旧的黄军装,手里拿着镰刀,腋下夹着一个酒瓶,脸上蓄着长胡须,头发乱蓬蓬的。他就是艾青。“艾青!”李成快步走上前去,紧紧握住艾青的手说,“我们是来看望你的。”艾青没有言语,两行泪水潸然而下,滚落在衣襟上。看得出,他的心境是复杂的。我的眼睛也湿润了。一阵激动之后,艾青很快平静下来,温和地说:“今天天气很好啊!是北大荒难有的晴天。”此时,他的脸上堆着笑容,举止沉稳,落落大方,展现出一位伟大文人的风采。朱队长见此情景说:“老战友难得一见,你们到宿舍里好好叙一叙吧!”于是,我们走进了艾青的住室。
艾青的住室是一间草房,有10余平方米,门上吊着厚厚的草帘子,室内有一张泥土垒的炕,炕上放着一张小炕桌。一进屋,他把镰刀挂在墙上,把酒瓶放在炕桌上。我们盘腿坐在炕上攀谈起来。李成问:“生活有困难吗?”艾青说:“不错,他们很照顾我,让我住单间,每月给40元生活费。我只花9元伙食费,1元零花钱,剩下的钱买酒喝。”李成说:“你不是不喝酒吗?”艾青说:“北大荒天寒,喝点儿酒心里就暖和了。”我说:“艾老师还写诗吗?”艾青说:“李白斗酒诗百篇,我艾青是有酒难成诗啊!”他的言外之意我很明白。我接着说:“你的诗很有影响力,读者很爱读。”接下来,我们又谈到丁玲。一番畅谈之后,艾青从伙房端来一大盘炒土豆丝,外加几个馒头,大家吃得很香。
下午两点多,我们要离开了,艾青送我们至村外,相互依依惜别。后来,王震将军在北大荒接见了艾青。艾青从此当上了农场分场的副场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