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许昌变化怎么这么大?你们一定要把经验传给我们哪!”11月27日,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日漯河市一个考察团来许昌考察时,看到市区宽阔的街道一尘不染,不禁惊叹许昌的“创建”成果,坚持要求市城管局给他们传授管理城市的经验。
■过去是“三赔”城管
“这么短的时间,你们是如何让许昌市容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呢?”“你们是如何得到市民的理解和支持的呢?”对考察团成员的提问,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说,过去的许昌城管,由于执法手段简单粗暴而经常受到群众、商户的鄙视和指责。过去城管执法人员遭到商户的围攻谩骂时,围观群众纷纷站到商户一边。许昌城管被老百姓戏称为赔礼、赔钱、赔官司的“三赔”城管。为此,市城管局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调查研究后,感到城管执法人员出力流汗却得不到市民认可的根本原因是管理方式粗放,执法手段简单,与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要求相悖。经过深刻反思,该局推行了一系列新举措,逐渐得到了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充分发挥名人效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局充分发挥全国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十佳职工、市城管支队副支队长铁晓梅的名人效应,24小时开通“晓梅服务热线”,随时接受市民的咨询和投诉,为市民提供城市管理及其他力所能及的服务。一次,铁晓梅率领城管执法人员依法暂扣了一辆违章占道的三轮车,该车车主“扑通”一声跪在她的面前,泪流满面地说:“铁队长啊,你可不能不给我三轮车呀,我母亲瘫痪在床,老婆下岗,儿子还在上学,我就指望这辆三轮车养家糊口呢!”这件事对铁晓梅触动很大。她与支队其他领导反复讨论,最终提出了“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管理思路。她和队友们跑遍许昌市的大街小巷,托熟人帮助商户寻找空闲场地,让商户有场、有店可进,既方便了商户经营、满足了市民的需求,又达到了退路进场、还路于民的目的。
从2004年4月“晓梅服务热线”开通至今,她平均每天接听电话10余次,积极协调解决涉及市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晓梅服务热线”已经成为连接城管执法人员和市民的一条纽带。
■规范执法程序
推行文明执法、服务管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所以该局专门出台了“三线规定”(高压线、警戒线和达标线),建立了“三大机制”。该局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掀摊子、不拿秤杆”,“不吃、拿、卡、要”,“不乱收费、乱罚款”等定为文明执法的高压线,对触犯者,发现一起,公开严肃处理一起,决不手软。仅在2001年,该局就公开严肃处理了9名触及高压线的同志,其中3名副科级干部被免职。
据悉,该局党组还规范了执法程序,约束执法行为,要求城管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敬礼—文明用语—出示执法证—自我介绍—告知违章事实—教育当事人—现场处罚—暂扣物品—规范经营的程序进行执法。为了使城管执法人员的政治理论、文化水平、法制知识、心理素质等适应城市管理工作新形势的需要,该局还要求2006年年底前,45岁以下的城管执法人员必须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如今成“三好”城管
如今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认可度和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多次民意调查显示,许昌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满意率在90%以上。该局在行风评议活动中连年名列前茅,并于2004年一举夺得全市小康杯竞赛优质服务杯银杯。
同年,该局作为全国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受到建设部、人事部的表彰,涌现出了以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十佳职工冀丙祥,全国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十佳职工铁晓梅,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陈震雨为代表的一批城管先进典型。过去被老百姓戏称为赔礼、赔钱、赔官司的“三赔”城管,如今已成为口碑好、形象好、管理成效好的“三好”城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