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鼓励

———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摘要:

    一位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学校,声称要进行一次未来发展预测。在做了一番工作,研究了一些所谓“落后”的学生之后,他向师生们宣读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时隔数月,“奇迹”出现了,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而且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鼓励是培养孩子成长的良方,是推动孩子前进的动力。

    作为家长,怎样才能正确鼓励孩子、挖掘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记者近日走访了市区几所中小学校的老师,他们向家长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不断探寻正确、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学校、社会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许昌实验小学的周利军老师是位“老”班主任了。在长期的小学低年级教学工作中,周老师体会最深的就是,要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用鼓励和赞扬使孩子的能力更加突出。

    周老师告诉记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每个孩子的智力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天赋极高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关键是家长和老师要进行正确的教育,运用鼓励的方法,激发孩子的潜能。”的确,家长对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高标准,能够激发孩子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湖南省的李路珂曾经被人誉为“神童”,她用6年时间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课程,15岁考入清华大学。李路珂在读高一时,有一次化学考试得了27分,爸爸看过考卷后却对她哈哈大笑,说道:“别说27分,就是0分也没有关系。只要你看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哪有赶不上的道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鼓励和期待,能够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使其不断发挥潜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某研究机构曾对世界上32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研究,发现他们都具有自信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与别人的帮助与支持分不开的。古人所倡导的“人人皆可成尧舜”,就是通过强化人的自信心,达到对其行为的激励作用。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特别需要的就是家长和老师的鼓励。

    张女士的儿子浩浩上小学一年级时胆子非常小,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他的声音也小得如同耳语;学校组织的绘画、书法、体育、唱歌等比赛活动,他都感觉与己无关,从不报名参加。张女士非常着急,她认为儿子不是能力差,而是缺乏自信心。张女士和儿子的班主任老师作了一番沟通,决定用鼓励和表扬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此,在学校,浩浩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得到老师热情的表扬;在家里,张女士也经常鼓励浩浩积极准备,参加学校里的各种竞赛活动,浩浩的情况很快有了改观。

    浩浩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告诉张女士:“大部分格言、名人名言是语言中的精华,能给人以启迪,具有极强的震撼力。用格言、名人名言来鞭策激励孩子,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为了鼓励儿子,张女士就把莎士比亚的那句“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的名言挂在了儿子的书桌前,以此鼓励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为现实。

    加强对孩子的督促和指导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作为家长切记不要对孩子进行过于严厉的批评或斥责,而是应当多加引导和鼓励。

    许昌二高的李宏建老师已经有20多年的教龄了,关于家庭教育,他最反对的就是简单粗暴。李老师说:“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对他们的教育应以督促和指导为主。一些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再加上工作过于忙碌,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连打带骂,从而使孩子自尊心受挫,精神压力过大,这样更不利于孩子的成才。”李老师曾经教过一个学生,本来是一个很聪明、很优秀的孩子,但由于妈妈对他的期望值过高,无论他取得多大多好的成绩,都不能换来妈妈的满意。这个学生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处处与妈妈顶着干,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青少年时期,也是一个人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时期,家长更要注意管教的方法,应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优势和长处,经常督促他们,恰当地给予鼓励。即使在孩子偶然失误时,父母也要以积极的态度予以正确引导,以正面鼓励为主,对孩子的过失委婉地提出批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