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使市区初中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在80%以上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解读《许昌市区部分初中实行学区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

摘要:

  近日,市教育局印发了《许昌市区部分初中实行学区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市区部分初中将实行学区化管理,组建4大教育集团。那么,学区如何划分?集团如何管理?如何招生?8月7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就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为何进行改革

  建立学校联盟,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任务

  实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印发文件,要求各地“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倡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我市政策基础 我市在2009年就开始实施托管办学、联合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2009年以来,我市开始强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先后完成了许昌市一中与许昌市十一中实质性合并以及许昌市一中教育集团对许昌市十五中的托管;许昌市二中与许昌市九中联合办学,使许昌市九中的办学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许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对东城区新建学府街小学和原烟厂子弟小学的托管,均收效良好。魏都区、襄城县、长葛市等地也都在积极探索名校带动、一校多区、均衡发展的新路子。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市城市学校“大班额”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因此,推进学区化管理改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必然选择。

  政策如何出台 制定政策——征求意见——研究通过

  市教育局在反复讨论、广泛借鉴,拟定《许昌市区部分初中实行学区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之后,向我市各界人士进行了意见征求和问卷调查,绝大部分人员对此项改革表示赞同。7月24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石迎军和副市长秦春梅召集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编办、市教育局负责人,对《许昌市区部分初中实行学区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进行了研究讨论,最终经六届市委常委会第151次会议和市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

  遵循哪些原则 强弱联合、均衡发展,保持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公开性和公正性

  坚持强弱联合、均衡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市区优质初中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师资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帮助薄弱学校快速提升,实现学区内各成员学校的良性互动、深度融合、共同提高,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集团统领、法人负责原则。建立完善教育集团管理体制机制,形成总校长办公会议决策机制、校务委员会工作机制及成员学校法人负责机制,坚持教育集团各成员学校在集团总校领导下办学与各成员学校人、财、物管理相对独立的统一。

  坚持广纳民意、公开透明原则。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市教育局学区化管理领导小组和各教育集团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保持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公开性和公正性,尊重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知情权、建议权等,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达成什么目标

  使市区初中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在80%以上,逐步消除“择校热”、“大班额”现象

  通过学区化管理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优化教育管理机制,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益,促进许昌教育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进一步深化名校带动战略和人民满意学校创建活动。以学区化管理为依托,积极探索我市名校带动、以强带弱、联合办学新模式,引导市区优质初中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全面输出管理、师资、文化、品牌等优势资源,增强对薄弱学校的带动力、辐射力和融合力,达到强校更强,弱校快速提升、变优变强的双赢效果,使市区初中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在80%以上。

  建立学区内校长、教师合理流动机制,通过集团内统一的教师管理、师资培训、校本教研、师徒结对、同伴互助、师资交流等方式,促进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发展。加大学区内成员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力度,促进各成员学校在硬件建设、师资配置、装备设施等方面的均等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扩张与薄弱学校提升的同步化。

  通过学区化管理改革,逐步消除“择校热”、“大班额”现象,将市区初中平均班额严格控制在60人以下,坚决杜绝“超大班额”的出现,为更多家庭的孩子提供平等的就学机会。

  初中如何招生

  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根据各集团学校招生计划和划定的学区进行投档

  小学升初中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备受人民群众关注,一直是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015年,市区小升初工作仍然遵循“免试划片、就近入学”,公开公正,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公平等原则,由市教育局和魏都区教体局共同组织实施。具体办法:一是报名阶段。2015年,许昌市区初中招生实行网上报名,明确每位学生所在的片区(市区共划分为76个片区)。报名工作由魏都区教体局和相关小学组织实施。目前,此项工作已完成。二是审核与录取阶段。市区初中招生工作实行网上录取,录取工作在许昌市区初中招生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各教育集团学区由市教育局根据生源情况统一划定招生范围,以教育集团的名义统一招生。

  各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必须按招生计划招生,不得招收学区外学生,不得招收寄宿生(特殊情况,经市教育局批准除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调剂要依据相关政策,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执行,市教育局纪委监察室实行全过程监督。

  哪些招生标准

  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大致分为五个类别

  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大致分为五个类别:1.网上报名类型为“正常”的,对户口簿、房产证进行审核认定并录取。2.网上报名类型为“务工子女”的,要求学生携带全家户口簿、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暂住证、房产证或租房合同、父母一方在市区务工的劳动合同(合同文本必须是规范劳动合同文本,或者提供向相关部门缴纳的“五险一金”或“三险一金”凭证)或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到校进行证件审核。证件齐全的,随即安排入学;居住地与务工单位所在地不一致的,在居住地附近入学。3.网上报名类型为“借读”、“租住”、“挂靠”的,原则上按照实际住址分配到集团学校,由学校进行审核认定并录取。4.网上报名审核为“不合格”的,不享受就近入学待遇,由市中招办统一调配到有学位学校入学。5.在规定时间没有参加网上报名的学生,不参加分配。

  能否跨区入学

  各集团均采取统一招生、统一编班,不得跨学区招收择校生

  我市实行学区化管理、组建教育集团的初衷,就是要通过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破解“择校热”和因择校而导致的“大班额”问题。因此,跨区入学将不被允许。具体来说,一是《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假如某学生属于B教育集团学区,则说明其户籍地、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居住地在B教育集团学区内,学生应留在B教育集团就学。二是市区四个教育集团分别由四所优质初中担任学区长学校,各集团均采取统一招生、统一编班、统一调配师资、统一教育教学管理等措施,着力缩小校际差距。可以说,四个教育集团各具特色,各有优势,不分伯仲。三是从操作层面上说,目前我市小升初录取是通过网上平台来完成的,根据系统设定的录取原则,无法实现跨学区录取。各教育集团也不得跨学区招收择校生。

  集团谁来管理

  集团化办学,集团化管理,建立总校长办公会议制度,设立校务委员会

  各教育集团建立总校长办公会议制度。总校长办公会议由1名总校长、4名副总校长组成。总校长由学区长学校校长担任,副总校长分别由成员学校校长、学区长学校书记、成员学校书记、学区长学校一名副校长担任。学区财务管理、招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学校安全、考核评价等重大事项,由总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由执行校长(学校法人)负责执行。

  设立校务委员会。教育集团设立校务委员会,由各成员学校原校级班子成员组成。校务委员会在总校长办公会议的领导下,履行民主决策、建章立制、重大问题审议及学校日常管理等职权。校务委员会成员由市教育局党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统一管理,成员分工及调整由总校长办公会议决定,报市教育局党委备案。

  集团如何运行

  各教育集团内教师实行双向交流,以教育集团名义统一招生

  财务管理。教育集团日常及重大财务管理由总校长办公会研究确定方案,执行校长(学校法人)负责实施。

  教师管理。各教育集团内教师实行双向交流,学科教师课程安排由总校长办公会议确定。各集团统筹考虑教师待遇、职称评定等问题,切实维护保障教师权益。

  教学管理。教育集团总校长要认真履行教学管理的主体责任,实行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学进度、教学评价的“四统一”。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