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中国网事·感动河南2015”:愿做他的双腿,一生不离弃

摘要:

12040601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这句话用在禹州夫妇马永红、黄小朋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新婚不到百日,丈夫突然遭遇车祸,导致高位瘫痪。年仅20岁的妻子不离不弃,用她的善良、爱心和勤劳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11月下旬,由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新华社河南分社主办,新华网河南频道承办的“中国网事·感动河南2015”第四季度网络人物名单揭晓。17年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不离不弃照料瘫痪丈夫的禹州籍“河南好妻子”黄小朋成功入选。11月27日,记者专程来到禹州市韩城街道办事处新庄村,深入了解黄小朋的事迹和现在的生活。

一场车祸几乎毁掉一个家

年轻的妻子不放弃对丈夫的救治

1998年3月13日3时多,马永红与弟弟和父亲像往常一样开着农用三轮车出去卖菜。黄小朋也早早起床跟婆婆一起下地劳动。当时,大棚里的芹菜芽正处于移栽的关键时期,那是全家人一年的希望。

中午,黄小朋与婆婆收工后,一路说说笑笑往家里走。她们刚到家,一个邻居急忙跑过来说:“小朋,永红和你公公出车祸了!”这个噩耗顿时让她惊呆了。她和婆婆匆匆赶到医院时,马永红尚未脱离生命危险。原来,马永红家的农用三轮车在高速行驶时撞上了一辆突然停下的大货车。

他们被送到医院的时候,看似马永红的父亲和弟弟受伤最严重,而马永红并没有受太多的外伤。黄小朋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候的时候,并不认为丈夫的情况很严重。但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等待,结果出乎黄小朋的意料:公公右腿膝盖被撞得粉碎,左腿三处骨折,没有伤到神经系统,但是不能再干较重的体力活儿;弟弟脑部受到了撞击,还有一些皮外伤;马永红的伤势最严重,导致高位瘫痪,肚脐以下丧失知觉。

3个男人,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全倒下了。而此时距离马永红和黄小朋结婚只有3个月。刚刚20岁出头儿、正值青春年华的黄小朋一下子懵了。她跟婆婆像掉了魂一样,欲哭无泪。

她不相信丈夫瘫痪的事实,不放弃任何治疗的机会。在这场车祸后的一年里,黄小朋每天东奔西跑,拉着丈夫求医问药,希望丈夫的病情能有所好转,希望丈夫有一天能重新站立起来。每次到医院、诊所,黄小朋总是赔尽笑脸,说尽好话,为的是能把医生请到门外来给丈夫进行检查。

他们的家本来就不富裕,再加上农用车报废,欠下许多外债,一下子少了3个壮劳力,生活显得困窘、清苦。他们不得不在医院开处方,然后在村里的诊所进行保守治疗。

愿做他的双腿

一辈子不离不弃

经过一两年的救治,马永红的病越来越没有希望,家里越来越穷,黄小朋也更加清瘦了。亲友们见了黄小朋,都劝她早点儿离开这个家,趁着年轻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就连瘫痪的丈夫也多次劝她离开。

“说实话,娘家人和朋友们天天劝我,想让我再找个人嫁了。我也曾经动过这个念头,那是因为我想有个自己的孩子,而永红不能生育了。”老实巴交的黄小朋说,她想有个孩子,但她和丈夫那么恩爱,丈夫那么需要她,如果她走了,就没有人来照顾丈夫了。另外,公公婆婆年纪大了,公公也落下了残疾,弟弟还没有结婚,老两口儿带着一个残疾的儿子,日子根本没法儿过!想来想去,她无论如何也不忍心离开,咬牙坚持吧。

坚定信心之后,黄小朋开始一心一意经营这个家,对马永红更加悉心照料。

对马永红来说,吃饭还不算大问题,最难解决的是大小便。小便可以用导尿管,可他对大便根本没有感觉,一开始总是拉得满床都是。“每天从早上开始,我就照顾永红吃、喝、穿。大小便经常弄在床上,被褥和衣服一天要换洗很多次。往往一天忙下来就到深夜了。”黄小朋说。

为了让丈夫更加自信,黄小朋帮他养成了定时排便的习惯。她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床边摆一把椅子,在椅子和床之间的空隙放一个便桶,再搀扶丈夫坐在便桶上。除了这些,按摩也是每天的重点工作。她每隔两个小时为丈夫按摩半个小时。这是为了不让丈夫的下肢肌肉萎缩,不生褥疮。

刚从医院出来时,马永红只能躺在床上。黄小朋就天天为他按摩下肢,陪他锻炼。锻炼从练习坐开始。起初,黄小朋一松手,马永红就会东倒西歪。于是,她在他的身体两侧垫上厚棉被,让他靠着墙坐一会儿。

几个月下来,马永红终于能坐了。

然后练习走。马永红双腿麻木,用拐杖无法控制平衡。那就用椅子当拐杖!椅子带把,一个有半米多高,差不多有5公斤重。马永红走路时,两臂各架一把椅子,右手使劲把椅子向前移,然后双手一起用力,身体腾空摆动,双腿随之向前挪动,这算是迈出一步。

为了不让马永红摔倒,黄小朋就用双臂紧紧抱住他。体重40多公斤的黄小朋总是用尽全力抱着体重70多公斤的马永红从屋门口走到院门口。不到10米的路程,马永红要花费四五分钟才能走完。这段路走完,黄小朋的衣服全部被汗浸湿了。

看到妻子这么累,马永红经常泪流满面。但黄小朋总是安慰他:“我就是你的双腿,这辈子你就把命交给我吧。难道你还不放心吗?”

10多年来,她用勤劳善良

赢得了全家人和全村人的敬佩

2003年,为了让马永红生活得更好,在社区和村委会的帮助下,黄小朋设在家门口的小卖部开张了。石棉瓦搭建的房顶、借来的柜台、用娘家资助的500元钱进的货,最贵的是10元/瓶的黑土地酒……虽然东西不多,但是乡亲们都来帮忙,经常购买东西,也经常和看店的马永红拉家常,让他不再寂寞。

一辈子不能生育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也许是最残酷的。看到妻子那么想要孩子,马永红和黄小朋商量后,于2005年7月抱养了一个女孩儿。

有了孩子后,他们家里充满了欢笑。活泼可爱的女儿一天天健康成长,黄小朋的心里多了一分欣慰。说起对女儿的爱,马永红一点儿也不比黄小朋少。“是我拖累了小朋,我一辈子不能有孩子,小朋和女儿就是我的全部。”

“小朋是我们村的骄傲,是我们所有人的好‘媳妇’。这么多年来,她没有任何怨言。全村人都敬佩她。她就是这个!”邻居张大婶一边抹眼泪一边对着黄小朋伸出了大拇指。

坚强的黄小朋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苦难的家。17年来,她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尝尽了世间的酸甜苦辣。

黄小朋为这个家的付出感动了禹州,也感动了全国。黄小朋的家获得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她也获得了“河南省道德模范”光荣称号。

10月18日,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记者专程来到禹州市韩城街道办事处新庄村,采访了黄小朋。黄小朋的事迹在周边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都十分敬佩这位好媳妇。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