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就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决定: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核心提示:
扶贫攻坚战号角吹响!
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就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决定: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目前,我市有多少贫困人口亟待脱贫?相关贫困标准又是怎样的?我市在扶贫开发工作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本报“时政深读组”为您带来最新信息。
【扶贫现状】
我市没有贫困县,只有159个面上的贫困村,涉及12.72万人
“根据中央扶贫格局的划分,我市没有列入国家重点片区,也没有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只有面上的贫困村!”12月10日,市农业局扶贫办主任王幸德接受采访时说,所谓“面上的贫困村”指的是贫困村数量相对而言并不算多,呈零星、插花式分布。按照2014年年底的相关标准,在我市凡农村年人均收入低于2800元的农民,均视为贫困人口。贫困村,指的是贫困发生率高、收入低、无集体经济的村子。具体而言,所谓“贫困发生率高”,指的是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25%以上;“收入低”指的是,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年人均纯收入的60%;“无集体经济”指的则是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
据许昌市农业局扶贫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共有贫困村159个,贫困户3.49万户,贫困人口12.72万,主要涉及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襄城县、鄢陵县5个县(市)的部分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其中,禹州市42个村9882户3.48万人,长葛市17个村4663户1.84万人,襄城县41个村7201户2.56万人,许昌县28个村7663户2.98万人,鄢陵县31个村5225户1.88万人。
【扶贫机制】
完善精准扶贫机制,力争2年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襄城县紫云镇马涧沟村曾是一个贫困村。2009年,李红民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他利用本地荒山资源多的优势,从造林绿化入手,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振兴山村经济。后来,他为了带领村民致富,决定承包荒山,可面临资金难题。市扶贫办、县扶贫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带着15万元扶贫资金“雪中送炭”,解了李红民的燃眉之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该村的道路得到了整修,李红民申请注册成立了襄城县豫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投资的薄壳核桃园与村民按“公司+农户”的形式进行利益联结,为全村人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大道。
“前期,我们以整村推进项目为载体,通过科技扶贫改善了马涧沟村群众的生活条件!”王幸德说,下一步,他们还准备对其进行小额信贷等方面的扶持。
紫云镇马涧沟村只是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缩影。禹州市磨街乡玉泉村帮扶前后村貌焕然一新;鄢陵县的一些村民通过科技帮扶,走上了特色养殖道路……近年来,我市不少困难群众在党的扶贫政策的帮扶和引导下,走上了致富之路。
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使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也极大地促进了贫困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2011年至2014年年底,我市共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12个,新修水泥路266.8公里,整修田间道路13.5公里;打深水井24眼、灌溉机井1725眼;改扩建卫生室14家;新建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21处;新改建学校3所,栽植绿化树及生态林10.2万余株。
据市农业局扶贫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围绕脱贫工作,今年5月份,我市出台了《关于推进扶贫开发攻坚的实施意见》初稿,明确了各部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责任,计划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利用2年时间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市按照省扶贫办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建立精准扶贫机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机制创新,充分利用建档立卡成果,重心转向精准扶贫。同时,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最大限度地整合配置扶贫开发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扶贫成效】
多措并举扶贫开发,今年争取让3.18万人脱贫
据市农业局扶贫办工作人员提供的资料显示,2015年全省下达我市脱贫任务2.49万人,市分解到各县脱贫任务2.65万人,各县(市)标注预脱贫3.18万人。
2015年,我市确定实施整村推进村34个,总投资为3316万元。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82个项目已竣工78个,完成率为95%,其余4个项目将在年底前完成。
今年9月份,为了更好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我市成立了许昌市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档贫困村由市县机关事业单位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推动精准扶贫。在工作中,坚持“市县指导脱贫、企业帮扶后进、机关带动转化”的总体原则,按照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的要求,全市159个贫困村共选派159家单位,其中省派2个,市派50个,县派107个,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为了更好地提升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我市启动了“雨露计划”,通过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贫困农民务工收入。2011年以来,“雨露计划”共培训贫困农民12868人,让3000多个贫困家庭受益,实现了“输出一人、脱贫一家”的培训转移目标。扶贫先扶智。今年的“雨露”计划政策有了新的调整,规定凡农村贫困户子女接受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并正式注册学籍的在校学生,均可享受每人3000元的补助。
另外,我市全面启动并扎实推进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发挥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作用,促进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目前,许昌县安排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60万元。许昌县邮政储蓄银行在32个贫困村中建设信用村8个,发展信用户3200户。其余县(市)正在协调运作当中,计划第二批资金全部安排为小额信贷和互助金。
据了解,2016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将加大扶贫投入力度,有序推进整村推进、科技和产业化扶贫、到户增收、小额信贷、“雨露计划”和社会扶贫等各项工作,努力使4.6万人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