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拆迁改造顺利推进,群众理解是关键

东城区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2015年9月23日至12月15日,仅历时83天,即实现对孙湾社区6个居民小组的和谐拆迁

摘要:

编者按:东城区半截河街道办事处孙湾社区57号、58号地既是我市商务中心区(南区)的核心区域、城市南北主轴的重要节点,也是许昌主城区近期、中期向东扩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根据规划,孙湾社区拆迁改造后,将成为全市第三产业发展新引擎。因此,该地段的拆迁工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2014年9月22日上午,市委书记王树山在前王门村调研时对东城区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前王门村的拆迁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科学运作,探索出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破解拆迁难题,实现文明拆迁、和谐拆迁、阳光拆迁的成功路子。

在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2015年9月23日到12月15日,仅仅历时83天,孙湾社区就实现了6个居民小组和谐拆迁,成为东城区对邓庄乡前王门村和谐拆迁之后又一个拆迁样本。记者深入探究孙湾社区拆迁背后的故事时,发现不同的仅仅是时间、地段,改变的仅仅是方案、举措,不变的依然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科学运作”的根本原则。从“助民知晓”到“让民做主”、“为民争利”,从依法拆迁到和谐拆迁,“民本”、“阳光”、“惠民”等关键词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号称“天下第一难”的拆迁工作,却在孙湾社区谱写出惠民利民的变奏曲,为我市“城中村”拆迁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带来了很多宝贵的启示。

03100303

孙湾社区拆迁现场。 

【应势而动】

天然气已到家门口,不拆迁改造就是用不上

孙湾社区位于许昌市商务中心区(南区)核心位置,改造后将成为全市第三产业发展新引擎

孙湾社区位于东城区许都路以南、莲城大道以北,东至学院路,西至魏文路,从高处看呈三角形。随着东城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孙湾社区已进行多次拆迁:1998年修建魏文路时第一次拆迁; 2000年莲城大道拓宽改造时第二次拆迁;2009年修建许都路,开发建设瑞贝卡·新天下、健发·御园、孙湾安置小区时第三次拆迁。2015年10月份启动的57号、58号地拆迁,是孙湾社区的第四次拆迁。

2015年,省里批准我市商务中心区建设方案,孙湾社区294户居民所处的57号、58号地既是我市商务中心区(南区)核心区域、城市南北主轴的重要节点,也是许昌主城区近期、中期向东扩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规划,孙湾社区拆迁改造后将有大型商业项目入驻,成为全市第三产业发展新引擎。

另外,对社区的村庄式庭院进行拆迁改造也是居民们的迫切愿望。“村庄被高楼大厦包围,家门口有自来水、暖气、天然气但就是用不上。庭院收拾得再干净,也没有在居民小区住着舒心。”孙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孙其龙说,村庄式庭院脏乱不说,大白天进屋必须开灯,否则黑乎乎的。房屋拆迁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改变“城中村”面貌和居民居住环境的一次机遇。

【以人为本】

制定补偿方案,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

“城中村”拆迁改造是大势所趋,让居民了解政策并参与其中

在位于许都路东段的许昌市商务中心区(南区)开发建设指挥部2号办公室,东侧的墙上挂着一张孙湾社区拆迁示意图。拆迁范围内的人家被编成了不同的号码,已经签订拆迁协议并完成拆迁的被涂成红色。“看着图上的红色越来越多并逐渐连成一片,你不知道我们心里多高兴。”半截河街道办事处主任、综合协调组负责人冯向阳说。

2015年9月24日,东城区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朱发业任政委,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保海任指挥长,5名县级干部任副指挥长的开发建设指挥部。

指挥部组建了5个工作组,分别由5名班子成员负责,形成了区、办事处、社区、居民组四级联动的工作局面,同时建立了拆迁安置听证、公示制度,限时办结和投诉举报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为了动员社区居民积极搬迁,指挥部召开社区干部会、村民会10多次,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座谈会20余次,和村民们细算经济账、住房账、当前账和长远账。在丈量房屋面积之前,工作组充分酝酿拆迁补偿方案,在宣传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先形成大概方案,然后深入每家每户征求意见,根据不同的意见对方案进行完善。

【阳光推进】

采纳群众建议,合理制定安置方案

是否铺地板砖、安装门窗套,补偿标准均不同

孙湾社区57号、58号地,涉及6个居民组的294户居民、100多家商铺和6个较大的厂院,拆迁范围广,安置难度大,不少居民对拆迁工作能否顺利推进持怀疑态度。

“许昌市商务中心区(南区)的建设将有力推动东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东城区转型发展。为顺利完成拆迁工作,妥善安置群众,促使项目早日开工,东城区要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顺民意,暖民心,实现阳光、和谐拆迁。”成立市商务中心区(南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之初,东城区党工委书记朱发业说。

半截河街道办事处出台的“城中村”改造居民安置指导意见,充分采纳居民的建议。在安置标准方面,居民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本户;另一种是特殊对象,分多子女户、出嫁姑娘户、本门老户、外来建房拆迁户、独生子女户等。不同类型居民的安置标准不同。拆迁补偿主要分为房屋补偿和综合补偿,其中最难掌控的是综合补偿。针对综合补偿,指挥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根据房屋是否铺地板砖、是否有门窗套、是否有视频监控设施以及无塔供水器,设置了不同的级别,使补偿金额合理、公正、透明。

另外,房屋拆迁过渡期的安置费也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情况。按照最初的方案,每人每月用于租房的安置费为300元。部分家庭人口少于3人,考虑到租房的成本,按最低每月1000元进行补贴。

冯向阳说,在修订方案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在围绕莲城大道的三角区域,周边几乎都被改成了门面房,分别作为宾馆、饭店、足浴店、商店等。针对这种情况,指挥部听取居民代表的意见,又专门制定了门面房补偿方案。除拆迁补偿、停业补偿外,门头牌匾的材质不同、室内装修不同,补偿的标准也不同。为充分体现公平、公正,评估房屋时,由群众代表从省评估公司数据库中选取三家评估公司对门面房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全部张榜公示。这在全省属于创新。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