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上海有外滩,丽江有古城,代表着城市形象,展现着城市魅力 许昌打造的城市个性特色是什么?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给出答案——

古风新韵 精致秀美 生态宜居

“五城联创” 开启许昌规划与建设的新纪元

摘要:

 核心提示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5月30日召开的市委城市工作会议,成为近年来我市研究推动城镇化和城市工作的最高规格会议。会上一系列新提法、新理念,有何现实意义?记者一一为您解读。

 城市如何散发“文化光束”

 美国著名建筑师沙里宁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文化抱负。”

 市委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精神之根。许昌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这是城市发展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系。我们必须提升文化自信自觉,把文化血脉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让许昌真正散发出“文化的光束”。

 加强传承保护。中心市区要围绕擦亮三国文化品牌,致力打造“汉魏风格、简约厚重、挺拔大气”的建筑风貌,尤其要集中精力组织实施好曹魏古城综合开发项目,确保“一年出形象、两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将其打造成曹魏文化的展示高地、中心城区的旅游品牌、许昌形象的闪亮名片。各县(市)也要结合当地历史文化传统,加强对神垕古镇等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和利用,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

 打造个性特色。特色就是竞争力、生命力。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外滩、丽江的古城,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特色符号,正是城市的魅力所在。许昌需要打造的城市个性特色就是“古风新韵、精致秀美、生态宜居”,坚持用文化视角、美学理念规划项目、创意设计,使每个重点项目都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承载厚重历史。

 培育城市精神。人有精神,民族有精神,城市同样要有精神。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底蕴的具体反映,是广大市民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我们培育弘扬城市精神,就是要注重从三国曹魏文化、关羽忠义诚信文化中去挖掘,从文明城市创建、三大水利项目建设中去提炼,从民营经济发展、创业创新氛围中去培育,做到“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中心城区与组团城市和谐发展

 市委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我市将强化中心城区与组团城市主导产业错位发展、关联配套,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推动禹州市发展成为许昌市副中心城市,培育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发展成为县(市)域中心城市。

 禹州市要东移北扩,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中医药基地和转型发展示范城市。

 长葛市要与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无缝对接,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新型工业化基地。

 鄢陵县要努力建成绿色发展示范城市、旅游休闲城市和中原健康养老基地,向西与许昌市中心城区实现一体化发展。

 襄城县要向北向心发展,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各县(市)加快提升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实施重点镇建设示范工程,重点抓好4个省首批重点示范镇建设,推动神垕镇、大周镇发展成为1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建成一批3至5万人的专业特色镇。

“五城联创” 开启许昌规划与建设的新纪元

 许昌从2001年开始“创三城”,然后逐步拓展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四城同创”,如今又开启“水生态文明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的创建之路。“五城联创”的号角吹响,标志着许昌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入新纪元。

 争创水生态文明城市: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要求,完成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等水利工程设施,形成许昌独特的水文化景观体系。2016年,通过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

 争创海绵城市: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大力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合理确定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我市刚刚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2018年完成试点创建任务。

 争创智慧城市:建成服务民生、政务、产业等领域的政府“政务云”与社会“公有云”相结合的云计算中心,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城市公共信息和信息安全四大基础平台,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医疗等智慧应用建成投用。下一步,我市将全面启动“一中心、四平台和13个智慧应用”,实施“宽带许昌光网城市”工程,推动形成大数据说话、大数据决策、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创新的城市管理新方式,提升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2018年,完成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

 争创生态园林城市: 绿色是城市的原色,是幸福的底色。我市着力打造“两环三带四海二十园”城市林带,加快社区公园、街头游园、林荫道路建设,实施拆违建绿、拆墙透绿、立体增绿工程,不断厚植许昌的绿色优势。2016年启动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2019年完成创建任务。

 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巩固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海绵城市创建成果,提升幸福指数,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确保城市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区域噪声平均值等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强化公共服务,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2016年启动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创建工作,2020年完成创建任务。


责任编辑: 高云飞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