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老建筑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6-06-02 10:52:29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黄舒平 文/图

我要分享:

摘要:




在许昌城区,有不少明清时期、民国时期留下来的经典建筑,见证了历史的进步。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关于它们的美好故事,有曾经两次被许昌人驱逐的英美烟公司,有为保护抗日爱国人士被日本人打死的西关天主教堂的神父,还有为振兴国人文化曾开办回教小学的清真寺……



1英美烟公司旧址 见证许昌“烟叶王国”的辉煌

在魏都区北大街道办事处西湖社区,市烟草专卖局北侧,有5座老建筑,就是当年英美烟公司的旧址。1917年,英美烟公司为了垄断许昌烟叶市场,在许昌筹建了英美烟公司,距今已经近百年的历史。

“1913年,英美烟公司在许昌市襄城县颍桥镇试种和复烤烟成功,很快就推广到许昌周边地区。”曾任许昌市烟草专卖局党委书记,今年81岁的聂长宏说,随着许昌周边烟叶种植的迅速发展,收购量也迅速增加。因此,总部设在上海的英美烟公司为了便于收购,于1917年在许昌城西、京汉铁路东侧(今许昌市烟草专卖局院内)购地近百亩,建立了英美烟公司许昌烟叶收购站。

聂长宏说,这些建筑在当年是相当豪华的。所谓“飞机楼”,就是外形像飞机一样,前边像飞机头,后边两个配房像飞机的尾巴,现在已经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反对英美烟公司对许昌烟叶市场的垄断,许昌爱国人士曾进行过多次斗争,先后两次驱逐英美烟公司。“第一次是1927年,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占领许昌,人民群众为了庆祝胜利,纷纷上街游行示威,高喊‘打倒军阀’、‘打倒侵略’。”聂长宏说,在冯玉祥率部撤离许昌时,放火烧了英美烟公司,相关人员被迫撤离许昌回到上海。

“第二次驱逐英美烟公司是在1936年。”聂长宏说,被迫撤回上海的英美烟公司不甘心放弃许昌烟叶市场,千方百计寻找回许昌的途径。1933年,英美烟水泥公司以“中国许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称在南京注册,简称“许昌烟叶公司”,委任邬挺生为总经理,美国人牛森为顾问。

该公司来到许昌后,买通地方文武官员、军警头目、绅士大贾,大量收购烟叶的同时,排挤转运公司和烟行,先后有20多家转运公司和48家烟行被挤垮。看着英美烟公司日益壮大,本地烟商纷纷想对策,找人谈判根本不起作用,起诉到法院,无奈检察官接受贿赂不予起诉。烟商在一起商量,一致同意雇人枪杀邬挺生。1935年12月30日,枪手在邬挺生参加宴会回家途中将其枪杀。但是,顾问牛森接替总经理继续收烟。1936年12月,枪手又在英美烟公司收烟现场将牛森枪杀。公司里的外国职员被驱逐,中国职员被遣散。至此,英美烟公司结束了在许昌的垄断地位。



2明代清真寺 曾办学教书育人

在魏都区东大街道办事处兴隆社区,有一座城内清真寺,是当地穆斯林礼拜的地方。这座清真寺的正式名称叫许昌城内清真寺,建成于1433年,即明宣德八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明永乐年间,郑和(马三宝,回族人)七下西洋,威震寰宇。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皇帝下令在各州府县回民聚居地修建清真寺。许昌城内清真寺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正式建成,朱红色大门,上额滚龙旌匾,蓝底金字大书“清真寺”三字。

“清真寺设有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主任管事务,阿訇管教务。”现任管委会主任马振坤介绍说,在清真寺里,管委会主任一般负责管理寺内事务,比如寺内日常的开支及维修等;而教务方面,则有寺内的阿訇负责。寺内现任阿訇姓李。马振坤介绍,城内清真寺之前有一位朱阿訇,如今已经90岁高龄了,曾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在省、市宗教界都有很高的地位。

说到清真寺,不得不说的是百年老校回教小学。关于回族小学的来历,在市区聚奎街清真寺门口的简介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清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清廷废科举兴学堂。侍卫姚崇章,千总姚鹏飞,商会会长张季桢、王安亭,富户方老瑞、沙廷选、刘奎光、李芝兰、马凤章等许昌回民竭力响应,解囊捐助,复受汉族缙绅朱佑廉、徐卓增、贺瑞亭等先生大力协助,于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在清真寺开办回教小学。

当时,许昌回教俱进会会长张季桢是许昌回族的首富,曾任许昌商会会长。他为人宽厚,乐善好施,“富而无骄”,为扩建寺院慨解义囊,发动皮业商行逐月提留,乐于捐助,为清真寺与回教小学的建成作出了很大贡献。



3清代天主教堂 保护过抗日爱国人士

位于许昌市湖滨路上的西关天主教堂,是1907年由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巴尔玛外方传教会士卜樊德神父联合多位会士,特聘比利时工程师赫展道费尔共同设计的,于1909年11月28日整体竣工。房屋一共71间,建筑面积1247.95平方米。

教堂建成后,由于其设施完善,建制齐全,很快受到许昌周边地区人们的欢迎。“在咱们教堂曾经发生过很多故事,都是很感人的。”今年76的教友邹万德说,1944年4月,时任该教堂的意大利籍神父柏长清,为保护在教堂避难的教友及抗日爱国人士,被日本侵略者当场枪杀。

“为了救助百姓,教堂还曾经设有医院。”1967年出生的王路宽说,他就是在教堂里出生的。为了帮助更多的许昌人,教堂专门在20世纪60年代设立了医院,当时叫“公教眼科医院”,但实际上是以妇产科为主。“市区很多五六十岁的人都是在教堂出生的。”王路宽说。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教堂也把房产贡献出来,成立医院,仍发挥着治病救人的积极作用。”王路宽说,眼科医院现在被当作按摩医院,仍发挥着治病救人的作用。

责任编辑: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