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一次会议:吹响城市建设“集结号”

摘要:


许都公园鸟瞰。 

前言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进入21世纪,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后,城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城市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中央、省委和市委历来高度重视。去年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37年后,“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层面进行专门研究部署,预示着我国城市工作将迎来重大变化。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不仅提出了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五大统筹”,同时在“建设”与“管理”两端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今年2月底,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对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作了系统安排,为我们更好更快地推进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提供了遵循。

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城市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四化”同步发展、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新常态下稳定经济增长、提高许昌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日前,我市召开市委城市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创新理念、明确任务,更好更快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提升城市工作水平,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

许昌城市建设的“集结号”已经吹响,目标更加清晰,阔步迈向发展的新台阶,许昌人民信心十足,干劲冲天。


显著成就

许昌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放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谋划推动,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城市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城市已成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1城镇规模快速扩大。2015年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57%,“十二五”期间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28.4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206.5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2.6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91.6万人,接近大城市发展规模。

2规划引领不断强化。始终坚持规划引领,成立了高规格的规划建设委员会,建立完善了“两级”审定和“三位一体”审批机制。坚持“五规合一、五规同向、五规同步”,高标准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年—2030年)》获得省政府批复;加强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先后编制交通、教育、医疗、体育、养老等专项规划60余项;全面推进重要地段、重要节点城市景观设计,城市特色风貌更加凸显;4个县(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启动,30个中心镇和305个中心村总体规划完成编制。

3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坚持每年谋划实施一批城建重点项目,推动城市形象、城市功能、城市环境全面升级。“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实施城建重点项目677个、完成投资526.97亿元。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82公里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的中心城区河湖水系全部连通,形成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生态格局,“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新许昌呈现在世人面前,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着力构建公共绿地系统,市区园林绿地面积达2943.26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34.35%、绿化覆盖率达40.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7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3%。

4城市管理持续提升。以创建促管理,深入开展以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各项创建活动,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城市美誉度、知名度大幅提升。大力推进城市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垃圾处理资源化、全民参与社会化“五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是全省唯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示范城市”;建筑垃圾处理难题有效破解,年处理建筑垃圾40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率在95%以上;数字化城管、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分别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5城市作用显著增强。据测算,目前我市经济总量的70%左右在城镇产出,投资的80%左右在城镇发生,消费的82%左右在城镇实现,劳动力的42%左右在城镇就业,与城市发展紧密融合的产业集聚区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0%。中心城区、县(市)城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成为集聚人口、资源、要素、产业的最大平台。


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和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尊重一个规律、坚持五个统筹”的基本思路,坚持民生民本优先、资源配置优化、服务功能优良、综合管理优质,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努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目标任务

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中心城区发展成为12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首位度、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组团城市产业支撑力、综合承载力和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保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全省领先位次;到203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城市更加宜居宜业,更富活力、更有魅力、更具竞争力。


抓住重点 干出亮点

1以人为本:

加快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

——要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这个首要任务,把城市建设的更宜居、更美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要集中力量谋划实施好“全民健身、儿童共享、健康养老、放心早餐、便民服务”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社区卫生等便民设施建设。

——统筹推进水、电、气、热、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

——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


2绿色发展:

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继续抓好植树造林,在老城区注重见缝插绿,在新城区注重绿化提升。

——要继续加强水系管护,实施好引黄工程,营造好节水爱水环境。

——大力推进城市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利用,中心市区要突出抓好静脉产业园建设;各县(市、区)要全面推广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积极探索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强力推进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3文化传承:

把“美”留住、把“乡愁”留住

——中心市区要围绕擦亮三国文化品牌,致力打造“汉魏风格、简约厚重、挺拔大气”的建筑风貌。

——要集中精力组织实施好曹魏古城综合开发项目,将其打造成曹魏文化的展示高地、中心城区的旅游品牌、许昌形象的闪亮名片。

——加强对神垕古镇等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和利用。

——打造“古风新韵、精致秀美、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色。

——注重从三国曹魏文化、关羽忠义诚信文化中去挖掘。


4产城互动:

促进城市良性发展

——持续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计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

——抓好服务业“两区”建设,增强城市发展的实力和活力。

——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托许昌的基础和优势,进一步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大力实施好“英才计划”等政策措施。



5规划引领

绘出城市的“成长坐标”

——依据全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编制教育、医疗、体育、海绵城市等15项专项规划;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和落实规划委员会决策票决制。

——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秉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态度,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方针,让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和每一处景观都当作艺术品来打造。

——突出抓好数字化管理,加快国家智慧城市创建步伐,统筹推进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医疗等智慧应用,实现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转变。

——致力打造服务型城管,把城市管理与服务民生、保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创新管理举措,增强服务能力,简化办事程序,推行柔性执法,最大限度地便利群众。

——始终坚持人民共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


6分类指导:

加快县城和试点镇建设

——牢牢抓住省里实施县城基础设施建设3年行动计划的难得机遇,尽快把县城做大、建美、管好,全面提升县城形象。

——突出抓好禹州市神垕镇、长葛市大周镇、鄢陵县陈化店镇、许昌县五女店镇等4个全省首批重点示范镇建设,着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