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司堂农民暴动纪念碑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名作,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至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至此,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在此之前,中共许昌第一个支部委员会已经成立,许昌县苏桥镇司堂村还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许昌的“革命火种”,正在燃成“燎原之势”。
中共许昌第一个支部委员会遗址
地址:长葛市石固镇南寨东街村石固镇中心小学院内
在长葛市石固镇南寨东街村,很容易就能找到石固镇中心小学。中共许昌第一个支部委员会便成立于这所学校的一幢两层小楼内。该楼长7.5米,宽4米,坐西朝东,单檐硬山结构,小灰瓦覆顶,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
1925年秋天,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突变的情况,我党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由半公开转入地下秘密活动。受中共豫陕区委书记王若飞派遣,黄埔军校一期学员、共产党员郭安宇到许昌、长葛、禹县一带发展党组织,筹建党支部,开展农运工作。11月,在石固南寨龙王庙台小学建立了中共许昌第一个党支部——石固南寨党支部。
中共许昌第一个支部委员会旧址,是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为研究党在许昌地区早期的发展和革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2010年12月16日,经许昌市党史部门和文物部门共同努力,中共许昌第一个支部委员会旧址被增补为许昌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司堂农民暴动纪念碑
地址:许昌县苏桥镇司堂村
6月28日,天气晴朗,在许昌县苏桥镇司堂村,初夏的阳光照射在一座10米高的白色纪念碑上,反射出柔和的光芒。司堂村是一个有3000多口人的村子。提起这座纪念碑,不少人能说出它背后的故事。
时光回到1927年10月,许昌县委书记李杜和陈云登、薛朝立等,根据党的八七会议关于发动农民群众武装夺取政权的精神,先后到许昌县西北乡一带开展工作。1928年,在中共许昌县委的领导下,李杜、薛朝立等人决定以司堂村为中心发起农民暴动。根据党的指示,他们在许昌县苏桥镇司堂村一带,积极发展党团组织,宣传发动农民群众,成立了农民协会。
1928年2月12日,党组织领导发起司堂农民暴动,薛朝立任总指挥。他们高举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杀土豪、焚地契,震撼了豫中大地,沉重打击了当地的反动势力,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2月15日,在国民党和地主武装的联合攻击下,由于敌强我弱,司堂农民暴动失败了。司堂农民暴动,是党领导豫中农民发起的最早的武装暴动,在许昌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1990年4月,当地政府在司堂农民暴动遗址前建了一座高10米的纪念碑。1994年,该遗址被许昌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每年清明节,村里的党员、群众以及周边学校的学生都会自发组织起来,向司堂农民暴动纪念碑献花,为纪念碑旁的树木浇水,并朗诵诗歌祭奠英烈。另外,镇里还不定时组织党员在这里举行仪式,重温入党誓词,让党员们接受教育,不忘党的优良传统。
中共许昌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
地址:许昌市魏都区衙前街9号院
1925年秋,中共豫陕区委书记王若飞派共产党员郭安宇来许昌开展党的工作,建立了石固南寨党支部。1925年年底,中共豫陕区委派张景增、肜德忱来许加强党的工作,先后建立起中共碾上村支部、中共戴庄村支部和省立许昌十四中学支部。
1926年11月,肜德忱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回到河南,受上级指派到许昌县开展党的工作。他根据中共豫陕区委的指示和许昌县党组织的发展情况,在县城衙前街张鸿镇家建立了中共许昌县地方执行委员会,辖碾上村、戴庄村、长葛、省立许昌十四中学4个支部和石固南寨党小组,隶属中共豫陕区委。1927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建立后,改中共许昌县地方执行委员会为中共许昌县委员会,委员有肜德忱、戴善同、陈子林、丁明道、谢梅村。肜德忱任书记,戴善同、陈子林、丁明道、谢梅村分别负责组织、宣传等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许昌诞生的第一个县级领导机关。
中共许昌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是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因旧城改造,该旧址已经拆除。
中共长葛小组活动旧址
地址:长葛市老城镇古城路6号
中共长葛小组活动旧址,位于长葛市老城镇古城路6号长葛市第三高级中学院内。此旧址为砖木结构,是一座有两道门的大四合院,占地面积约2484平方米。
1924年5月,社会青年团团员汪涤源(商城人)受上级党团组织的派遣从开封来到长葛,在许昌公立甲等蚕桑实业学堂以英语教员的身份作掩护从事党团活动。他组织进步师生成立“读书会”,向师生推荐进步书刊,传播马列主义,后又组织“学生会”,以团体形式开展社会教育宣传工作。1924年冬,霍树中与孟炳昌、李友三根据团组织的要求,利用寒假时间回到长葛进行社会调查,并与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汪涤源取得联系,在师生中传播进步思想。霍树中先后发展了进步青年黄梅岭、高玉杰、崔南山、樊丙鉴、谢南松等10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组织建立了两个党小组。
1926年4月,长葛党组织逐渐发展壮大,党员由原来的10多人发展到20多人,在中共豫陕区委刘英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共长葛县支部委员会。中共长葛县支部委员会建立后,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在许多地方建立了农民协会,为以后的农民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共长葛小组活动旧址,是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属于长葛市教体局管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