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河南的环卫标杆在许昌,“数字城管”先进在许昌,市容管理示范在许昌

三年5000万,许昌环卫设备大升级

7月7日,许昌获得全省唯一的“河南省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示范市”荣誉称号

摘要: 7月7日,许昌获得全省唯一的“河南省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示范市”荣誉称号。这是我市继获得“河南省数字化城市管理示范城市”、“河南省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市”之后收获的又一殊荣。河南的环卫标杆在许昌,“数字城管”先进在许昌,市容管理示范在许昌,我市城市管理全面走在全省前列……

核心提示

7月7日,许昌获得全省唯一的“河南省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示范市”荣誉称号。这是我市继获得“河南省数字化城市管理示范城市”、“河南省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市”之后收获的又一殊荣。

河南的环卫标杆在许昌,“数字城管”先进在许昌,市容管理示范在许昌,我市城市管理全面走在全省前列。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城管监察支队女子大队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河南省五星级执法单位”等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基础设施人性化】 “一厕一景”让街头公厕整洁温馨

7月17日上午,记者走进市区八一路的一座公厕,迎面而来的不是恶臭,而是轻缓的音乐、洁净的环境。入口处的大理石洗手台被擦得锃亮,卫生间里橘红色的塑板隔间显得十分清爽,暖色调的地砖和墙砖巧妙搭配,一改以往公厕灰头土脸的形象。

我市在对公厕进行提升改造时,不光提高了公厕的实用性,而且提高了其景观性。例如,市区清潩河游园内有大象、蘑菇造型的建筑。不少人走到这里,认为它们是为了衬托游园的美景而建造的,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公厕。不少游客说,这两座公厕根据其所处环境“量体裁衣”,融“厕”于“景”。

市区建设路与古槐街交会处的公厕投入使用十几年了,之前大小便池一直是通槽式的,抽水设施老化,部分墙体脱落开裂,日常保洁是保洁员最头疼的问题。“通槽式便池很难打扫,一到夏天就蚊蝇乱飞。”公厕管理员马广普说,公厕提升改造后,他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一座小小的公厕和垃圾中转站,是城市文明的缩影,是暖民心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我市每年都把公厕提升改造作为民生工程重点来抓,市区的公厕也在华丽变迁。从四处漏风的简易旱厕到水冲式公厕,再到现代化的环保、可移动公厕,公厕的变化成为许昌文明程度提高最直观的佐证。

现在,市区的免费公厕数量达到122座。它们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造型各异,别具风格,达到了“一厕一景”的效果。如今的许昌,无论是市民还是外地游客,只要有“需要”,根据“公厕指示牌”,不出5分钟准能找到距离最近的公厕。

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在垃圾中转站安装了消杀和除臭专用装置,每天定时自动喷洒生物除臭剂和灭蚊蝇药物,减少了站内异味和蚊蝇数量。对垃圾中转站进行高标准管理,站内干净整洁,垃圾日产日清、密闭运输,使垃圾中转站成为美丽许昌的新名片。

【环卫装备现代化】机械清扫在工作中逐渐唱“主角”

“以前起早贪黑自己干,马路、人字沟、人行道全靠人力清扫。寒冬腊月,常常是脸上冷风吹,衣服里汗直淌。”环卫工人张军说,如今有大型机械帮忙,在快捷高效上做文章,他们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如今,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在许昌市中心城区主干道上,新颖的电动清扫车来回穿梭,替代了以前的人工清扫。的确,电动清扫车投入使用后,可在狭窄的人行道上代替人工清扫,大幅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市区主次干道的机械化清扫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采访中,市城管局环卫处主任申晓明告诉记者,这种电动清扫车集扫路与清洗功能于一体,可以喷水、清扫、吸尘、收集、运输,清扫时不会出现扬尘,清扫完路面上不会有积水和尘土,一个小时可清扫1.8万平方米路面,相当于5个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电动清扫车驾驶员王建申一边作业一边对记者说:“这种清扫车很好操作,清扫得很干净。今后我将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把我们的家园清扫得更加洁净,让群众更加满意。”

据了解,大批环卫车辆投入运行后,环卫部门根据城区道路实际情况,构建了“大中型洗扫、清扫车为主,小型电动清扫车保洁为辅,每天定时冲洗道路”的作业体系,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在全省率先超过了95%,城区主干道每平方米的灰尘含量低于5克,次干道每平方米的灰尘含量低于8克,环卫装备水平及环卫作业质量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品种多样、功能齐全的环卫装备是开展好环卫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环卫设备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逐年添置扫地车、高压冲洗车等环卫作业车辆,全面提升了环卫装备水平。

最近3年,市委、市政府加大对环卫设备的投入力度,我市建成区累计投入资金5000万元用于环卫设备升级改造,添置了扫地车62台、洒水冲洗车36台、电动清扫车41台。

近几年,在环卫工人节来临之前,我市都会举行环卫工人技能大比武。大批量新型环卫作业车辆投入使用后,逐步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人工作业模式,促使环卫工人成长为“技术工人”,有效提高了环卫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专业化水平。

【执法队伍建设标准化】 强化服务,不断提升执法社会效果

7月17日上午,在市区七一路,正在巡逻的女城管队员王丹看到一家商铺的广告牌放在门外,与周边规范有序的环境很不协调。“大哥,把广告牌放屋里吧,店外不允许摆放物品。”王丹抬脚走进这家店铺,面带微笑地与店主商量。

“好!好!好!我马上搬进来。”看到一脸笑容的王丹,店老板有些不好意思。说话间,他把广告牌搬到了屋里。

记者在市区七一路看到,为了更好地给群众提供服务,城管部门专门购置了一辆流动城管执法车,在流动城管执法车上配备了地图、茶水、气筒、针线包、医药箱、爱心雨伞、电动车快速充电器、免费电话等便民设施,并设立失物招领台,把执法车变成“便民服务岗”。

其实,近年来,许昌城管很重视执法队伍建设,从体制机制、执法业务、队伍建设、作风建设、执法保障等方面入手,努力打造一支“严格规范、作风优良、公正廉洁、文明高效、人民满意”的执法队伍。

“我相信,只要我们执法人员多一点儿服务意识、多一点儿关爱情怀,完全可以实现城市管理与商户利益、市民利益共赢。”市城管局城管监察支队政委邓军说,随着服务型城管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市的城市管理效能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推行服务管理,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

在许昌城管人的眼中,“柔性执法”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柔”理念,把猫鼠关系变成鱼水关系;二是“柔”管理,还小贩生存权,不玩猫鼠游戏;三是“柔”服务,做好后续安排,然后进行整治。

队伍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更是如此。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