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活态呈现河南民间音乐舞蹈诗剧《农历》首演,台下掌声不断

4年精心编排,一朝华丽绽放

许昌学院出品,生动地再现了中原大地上祖祖辈辈劳作生息、世代繁衍的诗画场景

2016-07-22 09:33:20  来源:  作者:

我要分享:

摘要:


群舞《迎嫁》。钟伟平 摄



核心提示

舞蹈是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充当着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诗经·大序》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6月24日,许都大剧院一场大型民间舞蹈诗剧《农历》盛大开演,座无虚席,业内专家好评如潮。它究竟是怎样的一部舞蹈诗剧?作为一部原创的河南民间舞蹈诗剧,它是怎样出炉的?人们又是怎样看待和评价的呢?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 记者 牛志勇 通讯员 钟伟平

1、首演座无虚席,活态呈现河南民间音乐舞蹈尚属首创

6月24日晚,许都大剧院座无虚席,一场历时4年精心编排的演出即将拉开帷幕。

伴随着悠扬的坠胡声,一群人三三两两地从不同方向走出来,在以老皇历为基本舞美的舞台上,纷纷脱去现代装束,成为旧时的乡民。他们用优美的肢体动作拉开了原创河南民间舞蹈诗剧《农历》的序幕,演绎着动人的民间故事。

“挂着农历的是老屋老墙,翻开农历的是俺爹俺娘,农历里写着春播夏长,农历里还有俺光腚的模样……”在主题歌中,人们的思绪开始对接遥远的记忆。在农历一年春播秋收的艺术时空里,一对两小无猜的孩童历经成长、婚恋,全景展现了中原大地上祖祖辈辈劳作生息、世代繁衍的历程。

在90多分钟的演出中,人们掌声不断。台下的观众既有河南省教育界的领导,亦有来自河南、北京等地的文化艺术界名人。他们认真观看,不时用手机拍摄下精彩画面。“我真的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演出效果,整体结构和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彩,很多民间舞安排得恰如其分,重新编排的一些段落也非常到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江东说,《农历》的音乐、灯光、服装都非常讲究,是令其没有想到的一场演出。他觉得即使是去郑州、北京舞蹈学院演出都不成问题,会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看过《农历》的许多人感动得掉下热泪!”河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赵兰说,“非常感动,不仅是为作品,更为这件事感动,为做这件事的人感动,为不离不弃的舞蹈情缘感动,为坚守这方热土的艰辛努力感动……”

“该剧开创了河南原生态民间舞蹈创作的先河!”7月13日,该剧的执行编导、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舞蹈专业教研室主任李乐说,在国内河南民间舞蹈诗剧是空白。《农历》作为对河南民间音乐舞蹈活态呈现的一次探索性尝试,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2、10年民间采风,17次易其稿,历时4年精心编排



河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许昌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刘柳是许昌学院《农历》项目的负责人。她说,该剧总体结构遵循这样的脉络:序;《正月·祭》、《三月·甦》,《六月·荣》、《八月·实》、《腊月·囍》;尾声。

“2012年,我校经过积极争取,《河南民间舞蹈史》作为许昌学院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获得批准,《农历》正是其衍生产品。”刘柳介绍,许昌学院能够拿到这样一个国家级艺术学项目非常难得。刘柳说,她很早就对民间舞充满浓厚的兴趣,30多年前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霸王鞭等都很了解。《农历》分别以跑帷子、错段、霸王鞭、喊春、花挑舞、抬皇杠、独杆轿等河南传统民俗民间音乐舞蹈形式为素材。许昌学院此前关于这些素材的田野调查、走访和整理、研究,时间跨度长达10年。

“这部剧光剧本就改了17次,如今还在不断地进行完善。2012年至今,我们已坚持排练了4年,其间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学生们在不耽误课程的基础上,利用中午、晚上和假期挤时间参与排练。每一幕的纯熟演出至少要经过一年的排练。”李乐介绍,该剧将生动的时代气息与鲜活的民间原生态相结合,凸显了河南民间音乐舞蹈的独特魅力,对河南特色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新诠释。它不单单是一个舞蹈作品,更是一项科研成果。该剧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最终由许昌学院出品,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河南省舞蹈家协会共同协作完成。

3、精益求精,《农历》剧本仍在不断雕琢、完善


“《河南民间舞蹈史》是一个静态的项目,而我想做一台从静态到动态的诗剧,展现河南民间音乐舞蹈的特质和文化魅力。”据刘柳回忆,当时她遇到了河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导宋晓东,经过交谈发现双方志趣相投,就决定一起做这样一个项目,由宋晓东任总导演,自己任艺术总监。

《农历》将散落在农历历史时空中的民歌、民舞、民乐等文化遗存进行汇集,经过艺术加工,生动再现了中原大地上祖祖辈辈劳作生息、世代繁衍的诗画场景,令人耳目一新。“这部剧编排起来难度很大!”李乐介绍,参与演出的人员有近200人,全部来自许昌学院。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分属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级,想要让大家理解并用舞蹈演绎这样一部内涵丰富的原创巨作并非易事。

“舞蹈、声乐、打击乐演员都是我们学院的学生!”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刘斌说,为了做好民间调查,他们历时10年将河南省各地有非遗舞蹈的地方跑了个遍,比如信阳、安阳、平顶山、焦作、开封、洛阳等地。通过调研、排练,很多学生掌握了多种非遗舞蹈。此外,他们邀请业内专家、老艺人对该剧提出建议,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可以说,《农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尽管首演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我对这部剧还不够满意,需要继续进行完善。”刘柳说,首演反响效果很好,从一个侧面说明这方面的作品太匮乏,也说明以原生态和现代手段为融合点,追忆古老文化,跟随时代精神——他们的创作方向是对的!


4、传承发展非遗文化,彰显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

7月10日,河南民间舞蹈诗剧《农历》专题研讨会在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会议室召开。专家们一致表示,河南民间舞蹈诗剧《农历》开创了河南原生态民间舞蹈创作的先河,填补了河南民间舞蹈领域的空白。《农历》的演出,对于推动河南民间艺术的发展,促进中原民间艺术的繁荣,乃至对全国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当代发展道路的探索都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积极致力于河南民间舞蹈专题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将民间舞蹈融入实践教学中,让河南民间舞蹈“进教材、下课堂、上舞台、到社会”。《农历》作为该校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河南民间舞蹈史》的衍生产品,是对河南民间音乐舞蹈活态呈现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彰显了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

“非遗传承,任重道远,这部剧还很稚嫩,期待大家的指导和帮助!”刘柳说,下一步她想对该剧的结构进行微调,把河南民间舞蹈一些热烈、高亢的东西融入其中,完善其中的细节,让作品更富艺术魅力,为传承发展非遗文化及河南民间舞蹈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