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英雄部队,用行动“心系人民”

摘要:

当地时间7月10日,中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在执行任务时遇袭,造成中国维和人员2人牺牲、5人受伤。消息传回许昌,许昌市民无不悲痛,因为牺牲的两名维和人员李磊和杨树朋都来自驻许杨根思部队。

这是一支英雄的队伍,“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英雄杨根思留给部队的“三不相信”精神,也是杨根思部队传承的“精神基因”。


“杨根思连”战士在火车站广场义务劳动。

执行任务前,“杨根思连”的战士向连旗宣誓。


一个连队因英雄而得名

电影《英雄儿女》中英雄王成抱着炸药包,纵身跃入敌群的壮举,深深地激励着几代中国人。王成原型之一就是杨根思。

1950年11月29日,朝鲜战场下起大雪,长津湖下碣隅里1071.1高地,连长杨根思率领三排刚刚进入阵地,敌人的飞机、大炮就开始狂轰滥炸。随后,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一师开始冲锋,却被杨根思率领的志愿军战士阻击,寸步难行。美军以最强火力发动猛攻,高地成为一片焦土。弹药极度短缺,伤员不断出现,可杨根思和战士们像钉子一样牢牢地守在阵地上,死战不退。

战斗越来越激烈,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一人。当一群敌人靠近阵地时,英勇的杨根思抱起一个炸药包冲向敌群。一声巨响后,年仅28岁的杨根思与几十个美军士兵同归于尽。杨根思用血肉之躯,践行了“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

战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授予其金星奖章和国旗勋章。1951年5月9日,杨根思被志愿军总部追授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其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三不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后继者

杨根思在朝鲜战场慷慨献出生命,其英雄气概镌刻在一代代后继者的心灵上。

他在接受坚守1071.1高地东南面小高岭阵地的任务后,在全连进行战斗动员时提出:“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也是他毕生践行的战斗誓言。在驻许杨根思部队杨根思广场,杨根思怒目圆睁,怀抱炸药包,纵身跃入敌阵的塑像,让观者为之震撼。

60多年来,“杨根思连”先后7次被授予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4次、二等功8次、三等功23次,年年受到集团军以上表彰。

新兵入伍,上的第一课是连史教育课,学的第一首歌是《杨根思,我们的连长》,就是为了一到连队就受到杨根思精神的熏陶,激发官兵的自豪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可以说,全连官兵都以自己能够在“杨根思连”当兵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人民如父母,驻地即故乡

许昌是一座拥军的城市,许昌市民也热爱着驻扎在这里的子弟兵。作为昂扬拼搏精神的代表符号,杨根思这个名字也渗入这座城市的血液中。

为更好地服务驻许部队,许昌相关部门于今年7月19日建成首个拥军社区——杨根思拥军社区。该社区是魏都区第85个社区,位于许昌市区天宝路与文化路交叉口西南角,以“部队有需要、工作有作为、军地有影响”为思路进行建设,设立有“一厅四站一基地”,即拥军便民服务大厅、军民联络站、维军社会法庭服务站、拥军志愿者服务站、矛盾调解服务站、杨根思教育基地,为部队官兵和军属提供生产生活、党群建设、文体拓展、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和矛盾调解等各类服务,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构建军地合力、军民合心的良好格局。

民拥军,军也爱民。为回馈许昌人的厚爱,“杨根思连”会在“3·5学雷锋日”等纪念日,组织党员,开展“心系人民,情暖社会”活动。走出营门,战士们到市区学雷锋、做好事,从不留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