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场面:
7月20日,酷暑难耐。赴南苏丹维和英烈李磊、杨树朋的灵柩回许。15公里长路,20余万群众自发列队,夹道迎接忠魂归来,老少相依,泪洒长街……
“许昌人民非常值得我们敬仰!”第20集团军政委薛君也被感动,“如果没有对人民子弟兵深似大海的厚意,许昌人民何以会扶老携幼,冒着酷暑,苦苦等候,只为送他们最后一程?”
曾经,5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曾经,涌现出赵趁妮、吴新芬等全国双拥典型;
曾经,把“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的双拥口号叫响大江南北;
如今,许昌以这种朴素却震撼人心的方式,再次诠释了军民坚如石、深似海的真情!
“国防无小事,事事连兵心!”
——以思想占领制高点,用制度规范双拥路
在许昌,有两条“老规矩”值得细品:在我市,凡涉及国防建设、部队发展、官兵困难的事,再小也要上常委会研究,当大事来办;许昌军分区、驻许部队达成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驻地群众有困难、市委有急需,在向上级报告后,出兵出力不遗余力保驾护航。许昌军分区司令员胡建忠说得好:“支援驻地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就是打仗。身边的仗打不好,如何打好未来战争?”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把国防宣传教育作为基础工程,积极营造浓厚的双拥工作氛围;为驻许部队建设和训练搞好服务、提供保障、当好后盾;各级各部门把拥军优属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驻许各部队把拥政爱民作为部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真正实现了“部队提高战斗力、地方发展生产力”的双赢效果;积极开展“选送好入伍的、服务好在伍的、安置好退伍的”三好活动,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切实维护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
为保证双拥工作持续、协调、高效运行,我市军地双方研究制定了双拥工作政策和制度,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军地治安联防管理办法》《市应急处突联动机制》《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办法》《复退军人开展“四光荣”活动管理规定》《军地携手帮难解困运行机制》等近10项制度规定和政策措施,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规范了军地联合工作程序,丰富了双拥内容,拓宽了双拥渠道,提升了双拥层次和效益。
市委、市政府对驻许随军家属的关心关爱犹如汩汩清泉滋润着军嫂的心,她们用支持丈夫献身军营的实际行动,在莲城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动人乐章。
驻许某部政工干部孙群栋和妻子结婚多年,聚少离多。由于家庭条件困难,他的妻子一边打工一边抚养幼子,还要照顾年迈的公婆,不堪生活重负。为了不让丈夫分心,与孙群栋通电话时,妻子从不言苦、从不说累,却常常在电话线的那边偷偷掉眼泪。有关部门得知这一情况后,特事特办,将孙群栋的妻子安置在许昌市直单位工作。孙群栋说,许昌市委、市政府对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的优惠政策和妻子的理解支持,是他在部队干好工作的“定心丸”。
“向驻地学习,支援驻地建设,就是在履行军队职责!”
——驻许部队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我们时常看见或听闻这样一些事情: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总能见到军人的身影,官兵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
“八一”前夕,市委书记、许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武国定在看望慰问驻许官兵时说:“我们这支英雄的部队,在完成军事训练的同时,积极参与了赴外维和、脱贫攻坚、防汛抗旱、三大水利项目建设等地方急难险重任务,不仅战功赫赫,还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许昌。他们是军人,他们是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建设者。无论是在汹涌肆虐的洪水中,还是在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总会出现一个个“绿色”的身影;
在运粮河整修、护城河清淤、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中,官兵们一次又一次挥动手臂,扬起铁锹;
敬老院、福利院,驻许官兵为老人和孩子送去党和部队的关心与温暖;
到农村、进社区,驻许部队坚持“下基层接地气”,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联系致富项目65个,为我市全面脱贫、实现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
这几年,到底部队为群众做了多少好事,官兵们自己也说不清,就让我们来看看今年上半年驻许部队爱民助民的流水台账:
——武警消防部队,共接警2128起,出动官兵26295人次、车辆4382台次,疏散群众422名,抢救被困人员214名,抢救财产2362.99万元。
——某通信团组织官兵为困难群众捐款2.6万余元;配合许昌城区公路改造工程,改道国防通信光缆2400多米,改造加固光缆1.5万米;3月份,组织“学雷锋”小分队深入驻地敬老院、移民新村,为孤寡老人、驻地小学进行义珍、理发、赠送图书。
——禹州市、鄢陵县、魏都区人武部每年都组织民兵参加“药交会”、“花博会”、钧瓷文化艺术节、三国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活动,执勤维稳。
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凝聚着驻许官兵视驻地为家乡、视人民为亲人的一片赤诚。这些工作都是部队官兵在繁忙的军事训练、演习研练当中挤时间来完成的。虽然事小,驻许官兵却在扎扎实实地践行着热爱许昌、建设许昌、宣传许昌、增辉许昌的铮铮誓言!
“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为驻军办实事,就是支持国防建设!”
——开展多种形式的拥军活动,展示军民融合发展“许昌样本”
岁月如歌,唱不尽军民团结的鱼水深情。驻许部队在为我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默默奉献青春、抛洒热血的同时,党政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也在以特有的方式支持着国防建设,成为官兵平时训练值勤的强大精神动力,完成作战、演习、险重任务速战速胜的坚强后盾。
许昌人民懂得,每晚安然入睡的背后,是驻许官兵们用血肉之躯像城墙一样,阻挡着可能随时“袭”来的“狂风骤雨”。
于是,“子弟兵的好妈妈”赵趁妮不仅送子女入伍,还始终心系部队、情牵军营,自费买苹果、纳鞋垫,多次去部队慰问官兵;
于是,从1990年起,袁雪云和“老妈妈拥军服务队”,每个月都会到部队,为官兵缝洗衣服,与战士联欢;
于是,2016年5月,海军“许昌舰”正式下水,“许昌舰”的官兵们从此有了“娘家人”;
于是,2016年7月,军地领导兵分两路,不远千里,奔赴广东广州、浙江舟山,分别看望慰问了“许昌舰”“许昌连”官兵,送出了许昌市480万人民的深情厚谊,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国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于是,2016年7月27日,魏都区成立了杨根思拥军社区,成为我省第一个拥军社区,该社区将以“三不相信”精神为部队官兵及家属提供精准服务。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仅解决了困扰驻军官兵多年的住房难问题,还建立退伍军人创业示范基地,帮助退伍军人创业就业……
解除后顾之忧的驻许部队焕发出空前的练兵热情:
2014年7月,驻许某部远赴山东烟台海训,完成海上训练课目14项,夺得近10个名次;
2015年10月,过境部队演习,全市14个战时支援保障组为他们助威加油作保障,圆满完成了军委赋予的任务,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2015年12月,赴南苏丹维和部队在许昌成立,市委主要领导亲临动员,官兵纷纷表示要在异国他乡建立功勋。
激荡春风高扬帆,军民双拥谱新篇。我市军地融合、军民兼容、军企双赢、互促发展,展示了军民融合双拥共建发展的“许昌样本”。
责任编辑: 谢雯冰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