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公益电影放映员,走乡串村送影片

摘要:

黄玉柱收拾家当进村放电影。

李学长在整修数字电影放映机。


核心提示

在露天电影盛行的时代,放映员是个吃香的行当,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一大批影迷追随。虽然今天户外电影已渐渐落寞,但我市仍然活跃着一批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他们有的开着一辆破旧的面包车,有的骑着三轮摩托车,带着一台先进的数字电影放映机、一副支撑银幕用的铁架子、一幅洁白的银幕、一套笨重的音响等全部家当,不论寒暑,走乡串村,给我市每个行政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

8月9日,记者采访了两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听听他们的苦与乐。

1“跑片”40公里,腰酸背痛、两腿发软

“演电影好热哩天,投影电扇一直转,工作人员蚊子咬,汗衣湿透永不干。”“各个影队都辛苦,千万注意别中暑,高温战斗在一线,平安完成咱任务。”……在前段时间的炎热天气里,李学长通过许昌农村数字电影有限公司工作微信在朋友圈发了几句自编的顺口溜,以问候同事,提醒他们注意防暑。

李学长是许昌县灵井镇兴元铺村村民,同时是该村文书。提起李学长,该镇妇孺皆知。这不仅仅因为他才艺出众,吹拉弹唱样样都会,更因为他是该镇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担负着全镇每个村庄的电影放映任务。

56岁的李学长,担任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已近10年。要说从事电影放映工作的时间,截至今年,李学长已经干了整整30年。

1986年,基于对电影的热爱,李学长开始学习电影放映技术。用了一周时间,李学长掌握了这项技术后,便自立门户,购买了一台电影放映机,四处为乡邻放映电影。1986年到1995年是电影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请李学长放映电影的人很多。“每天晚上3台放映机同时工作,而且提前半个月才能预约上。”李学长说,他每天都忙到很晚才回家。

“那时候,我感觉最累的活儿是‘跑片’。”李学长说,当时经济不发达,电影胶片少,不得不和别人共同使用一个电影胶片放映。那时候交通工具落后,他和弟弟骑着自行车轮流“跑片”。“最辛苦的是,为了放映最热门的电影,我们在一场电影放映结束后,顾不上休息就骑着自行车到城里排队领电影胶片,一趟下来最少要跑40公里路,累得腰酸背痛、两腿发软。”

1995年,李学长将自行车换成了三轮摩托车。不过从那时起,电影市场开始萧条起来。2007年,我市开始实施送电影下乡活动。经过选拔,李学长成了灵井镇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负责给每个行政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

2父亲摔伤住院,他仍保质保量完成放映任务

“现在好了,电影放映机是数字的,里面可以储存20部电影,每月去电影公司更换一下影片就可以,不用再辛苦地跑了。”当上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后,李学长发挥特长,将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每天只要天气允许,李学长就会带着家当入村给村民放映电影。17时30分准时入村,找好地方、扯好银幕、接好放映机后,李学长就拿着喊话筒开始走街串巷预报当晚的电影放映情况。

“根据村民的生活习惯,往往8点左右开始放,等放映结束回家时已经十一二点了。”李学长说,做这一行的人,吃饭没有规律,常常放完电影才回家吃饭。“这时候已经不知道饿了,就简单吃点儿方便面,洗洗刷刷就休息了。”

“只要村民需要、满意,我再苦再累也高兴。”李学长说,他就想用电影为村民的生活增添点儿乐趣。

李学长的父亲今年86岁,患有老年痴呆症,半个月前不小心滑倒摔伤髋部,住进了医院。李学长兄弟四人,老大身体不好;老三在一次事故中丧生;老四在矿场上班,时间比较紧张。于是,李学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全部责任。

“这半个月时间,我不知道是咋熬过去的!”李学长说,白天,他在医院照顾父亲;晚上,在他去放映电影这段时间,他的爱人帮忙照顾。放完电影、收拾好东西后,已经是深夜12时了,他顾不上休息就立刻赶到医院。

老人每天晚上会醒五六次,饮食、大小便都得在李学长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这样一来,李学长每天休息的时间不到两个小时。但这期间的每场电影,李学长都保质保量地按时放映。

3承包了百余亩地,农作、放映两不误

8月9日上午,记者在许昌农村数字电影有限公司许昌县发行放映管理站遇到了河街乡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黄玉柱。同行褒奖黄玉柱说:“影队当中有玉柱,放映工作难不住,挣钱多少不重要,为了人民去服务。”

今年57岁的黄玉柱,1988年开始从事电影放映工作,2007年被选拔为我市首批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谈起对电影放映工作的热爱,黄玉柱说这源于他的人生经历。1978年,他在南京当兵。服役期间,他负责后勤保障,时不时接触到电影放映方面的技术。1983年退伍后,他娶妻生子,在家务农几年,直到1988年才开始从事电影放映工作。“我花2000元钱买了一台电影放映机,而这些钱都是你一百、他二百,东拼西凑来的。”

黄玉柱说,让他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半夜“跑片”,他途中突然感到肠绞痛。他一边捂着肚子,一边推着自行车跑到医院敲开门,才得到治疗。还有一次晚上“跑片”没带灯,他不小心撞到路边的砖堆上,磕得头破血流……“可以说,那时候,放映机、电影胶片就是我们放映员的命根子,情愿自己被雨水淋生病,也不能让它们受一点儿伤。”

从黄玉柱身上,记者看到了憨厚的农民形象。这两年,黄玉柱一边做电影放映员,一边承包了百余亩地,日出而作,却不能日落而息。晚上,他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忙到深夜。“农忙时节,多亏了家人的分担。”提起承包土地这件事,黄玉柱说,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家人很体贴我,也很支持我做放映员,地里的活儿分担了不少,累了一身病。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只要有一个人看,我就一直放下去。”

除了上述两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之外,我市还有上百名这样的人。据许昌农村数字电影有限公司经理钟国丽介绍,我市许昌县、鄢陵县等5个县(市)的78个乡镇组建了农村放映队87个,而每个放映队有1至2名放映员,负责每个行政村每月一场公益电影的放映任务。2007年至今,我市已经放映公益电影24.6万多场,观众有1000多万人。“我们公司根据放映员反映、群众实际观看情况等,挑选主旋律电影及群众喜欢的影片播放,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为全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作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