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神垕与钧瓷文化的记录者

——记活跃于神垕钧瓷界的摄影人群体

2016-08-19 09:09:09  来源: 许昌日报  作者: 王增阳

我要分享:

摘要:

耿亚伟 (资料图片)


神垕古镇 任红兵 摄

《双龙尊》 耿亚伟 摄


任红兵 (资料图片)


吕超峰 (资料图片)




耿宝昌尝试钧瓷制作 吕超峰 摄


摄影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对有些人来说,摄影是一种休闲方式,轻松而愉悦;对另一些人来说,摄影是一种虔诚的爱好,个中酸甜苦辣,不足为外人道;还有一些人,则将摄影当作一种保存美和历史的方式,记录着或平凡或伟大或心酸或雄壮的景象和事物。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摄影的普及。但不同人的摄影各不相同,不同人的镜头中所呈现出的美感和视觉语言各不相同。在古镇神垕,千年窑火不灭,一代代钧瓷艺人将传统钧瓷技艺世代相传,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钧瓷文化。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钧瓷以独特的魅力,在无数钧瓷艺人的努力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钧瓷文化的推广离不开钧瓷艺人的辛勤创作,也离不开无数钧瓷爱好者和钧瓷推广者的鼓与呼。在这些人当中,摄影师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通过镜头和视觉呈现方式,展现着古镇的魅力,传播着钧瓷的色彩之美,也记录着钧瓷行业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所发生的各类事件。

耿亚伟:用镜头留存钧瓷记忆

耿亚伟,河南禹州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理事、许昌市摄影协会副主席、禹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1992年进入摄影行业后,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事物的深度思考,为人们呈现出富有深意、充满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精彩作品,有一种“话不说满”的恰到好处。他专注于纪实摄影,有大量专题作品在国内及国际展事、赛事中取得不俗的成绩,更有作品被中央档案馆永久收藏。

与耿亚伟第一次接触,是在一场汇聚了众多神垕镇钧瓷大师的行业会议上。耿亚伟与钧瓷大师们握手寒暄,交流怎样根据不同钧瓷大师的特点选取拍摄角度。

作为一个地道的河南禹州人,耿亚伟对于拥有着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家乡充满深厚的感情,尤以“活着的千年古镇”——神垕古镇和“宋代五大名瓷之一”——钧瓷为荣。自20世纪90年代起,他便开始用相机系统地记录它们,一直到今天。钧瓷是耿亚伟的挚爱,也是他开始对摄影艺术执着追求的源头,有着“十窑九不成”之说的钧瓷制造过程让他对这些艺术珍品及制造它们的大师肃然起敬。

持续十几年的拍摄让耿亚伟和那些钧窑的老板和窑工成为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聊天儿,一起练泥,一起装窑,一起看着一件件精美华丽的作品问世。耿亚伟也正是在这种最自然的状态下按下快门,留下精彩动人的点滴。在拍摄中,他巧妙利用作坊内的现场光源,借助一件件钧瓷半成品营造画面形式,从而既突破了环境的局限,也将艺术完美地融合到影像中。

在耿亚伟看来,钧瓷艺人绝不是把玩泥土的匠人,而是用心灵去工作的艺术家。如果大家能从他的摄影作品中看到窑工们对泥土的心灵感知,又能从中发现土和火自身感染力的话,那正是他的照片所要表达的。

任红兵:用影像展现钧瓷之美

任红兵,商业摄影师,新浪收藏艺术中原首席摄影师、媒体特约供稿人。他2000年开始接触摄影,有10余年的陶瓷作品拍摄经验,与河南多家大型陶瓷生产企业常年合作摄影。他的摄影作品,常见于报章杂志、网络媒体等。

1839年,法国政府买下摄影术发明的专利,宣布了摄影的诞生。1888年,柯达公司改进技术,制造出新型感光材料。此后的100多年里,摄影技术快速更新。

钧瓷窑变之美,天下无双。当人们欣赏实物钧瓷时,往往为它精致的器型、神奇的釉色而赞叹。然而,在信息流越来越汹涌的时代,更多人更多时候会通过网络信息了解钧瓷、欣赏钧瓷、收藏钧瓷。而用网络信息传播钧瓷,最直观的途径莫过于摄影。

同一件钧瓷作品,不同的摄影师采用不同的方式摄影,会有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在任红兵看来,拍摄钧瓷和钧瓷大师,重要的是要弄清楚,摄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些作品最后展出的效果是否符合美学的标准、是否能向人们传达一种文化。

“记得当初刚来到神垕,我便被这具有5000多年钧瓷文化、有典型区域特色的中国历史名镇所吸引,从此与钧瓷结下不解之缘。入窑一色的钧瓷素坯,出窑万彩的窑变,让我叹为观止。为了拍好钧瓷,我长年累月待在钧瓷窑口,看拉坯、上釉、出窑,细心了解不同釉色钧瓷的特点,感受它们在不同光线下的不同表现。在我看来,拍钧瓷比拍其他瓷种都难,所以摄影师更需要懂钧瓷、懂钧瓷文化。”任红兵说。

吕超峰:见证、记录

钧瓷大事件的新闻摄影师

吕超峰,1968年出生于河南禹州,在海南当兵期间,于1986年接触新闻摄影,在《人民海军》《解放军报》《海南日报》等媒体发表摄影报道100余篇,留存有大量南海高脚屋建设的原始图片资料。转业后,他于1999年接触钧瓷,开始用摄影镜头发现和记录发生在钧瓷窑口的新闻事件,拍下了许多珍贵的图片。在摄影的同时,他采访大师、窑口,用文字记录下不同钧瓷大师的个人风采。他的新闻作品,常见于《许昌日报》、《许昌晨报》、钧瓷网等媒体。

神垕,与中国其他古镇相比,有一种特别的活力,总在源源不断地产生钧瓷文化新闻。这座古镇从来不缺新闻,缺的是钧瓷文化新闻的有效传播者。

信息化时代,让钧瓷文化走向世界、“播”及世界,在世界陶瓷文化圈中占据重要的信息地位,需要大批懂得新闻规律、掌握网络资源的传播者,互相协作,持续努力。在这些新闻信息中,摄影图片是除文字之外重要的传播内容。

与专门针对古镇风情、钧瓷大师及作品进行摄影的专业摄影师耿亚伟、任红兵不同,吕超峰是一位以新闻观察者的视角,发现新闻、记录新闻的摄影师。他具备新闻敏感,兼擅文字,常年活跃在钧瓷窑口,见证并记录了大量钧瓷界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

“我见证了钧瓷文化的一段宝贵发展历史,记录了钧瓷界点滴新闻事件,与包括晋佩章大师在内的很多钧瓷大师成为好朋友。我很荣幸,能够成为钧瓷文化大发展时期的参与者。十多年来为大师、窑口服务,使我对神垕这座古镇充满了感情,这里的大街小巷,包括大师们的家在哪里,我都深深刻在了脑子里。”吕超峰说。

摄影是艺术还是工具?关于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不管怎样,摄影是追求美的,在美的享受中记录着不同的片段和瞬间。不管是耿亚伟、任红兵还是吕超峰,这些活跃于神垕的摄影人在长期致力于记录古镇神垕与钧瓷文化的过程中,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灿烂的历史和色彩斑斓的钧瓷之美,还是一种对待摄影的态度以及摄影所传达的力量。

责任编辑: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