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烧饼和热豆腐

摘要:

说到舌尖上的鄢陵美味,烧饼和热豆腐是一对奇妙的组合。它们在口腔里的碰撞和味蕾的纠缠,会让食客欲罢不能。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热豆腐上街头。每年一过农历二月二,乍暖还寒,就能在路边吃到美味的烧饼和热豆腐。吊炉烧饼四季都有,热豆腐能吃到深秋。

烧饼和热豆腐原本就是家庭餐桌上的日常必备,成为鄢陵路边名吃是因为烧饼的焦、香、黄和热豆腐的细、软、嫩。烧饼要刚出炉,热豆腐要现切现吃,打包回家,口感就差些。

烧饼炉子和热豆腐摊往往成对成双,有热豆腐的地方必有一烧饼炉子,一个烤好的烧饼配上一碗刚端上的热豆腐,两者缺一为憾。

烧饼要粘满芝麻,外焦里嫩,香味诱人。热豆腐则讲究鲜嫩香软,外加一层绸缎般的淡黄色豆皮,再浇上一层香椿辣椒酱,由漂亮的“豆腐西施”端到食客面前,趁热入口,妙不可言。

快吃或是细品都别有滋味。吃的人都会口舌生津,满头冒汗,吃到酣畅淋漓,则会扶肚嘬嘴,过瘾而去。

夕阳西下,下班的人会在路边小摊,闲坐片刻,吃一个烧饼,配一碗热豆腐,享受一番,徐徐散开,怀揣饱满,各自回家。

一般来说,烧饼一个一块钱,热豆腐一碗四块钱,物美价廉,10块钱左右就能请朋友撮上一顿,实在划算。即使是囊中羞涩的男人也会慷慨解囊,抢着付账,一显绅士风度。

小区门口就有卖烧饼和热豆腐的,两个师傅是一对老搭档,生意很好,食客络绎不绝。

卖烧饼的师傅精瘦干练,古铜色的脸接近烧饼颜色。卖热豆腐的师傅身形矮胖,说话和气。两人都带有强烈的职业印记。

因为是常客,我对烧饼和热豆腐的制作略有了解:打烧饼讲究火候,炉火太旺,烧饼会带煳味,颜色发褐;炉火过小,烧饼不够焦黄。做热豆腐要选上乘的黄豆,何时点浆也有技巧。热豆腐要始终在浆水里泡着保温,才能保证雪白柔滑的品质。

新鲜出炉的烧饼和鲜嫩柔软的热豆腐,实在诱人。烧饼焦黄好看,热豆腐雾气缭绕,看着养眼;烧饼含碱,热豆腐性酸,酸碱适度,吃了养胃。

偶尔看到光着膀子的壮汉,风卷残云,吃得淋漓酣畅。那种满足感,让一天的生活都显得特别有质量。

烧饼和热豆腐是路边小吃,感觉特别有男人性格,跟着老公,我也会吃得热情豪放。一个人时,我没有勇气站在大街上做饕餮状。对于烧饼热豆腐的喜爱,我们已有默契。下午下班的路上,我常接到老公的电话:“晚饭热豆腐、烧饼啊!”两人路边一坐,吃着烧饼、热豆腐,看着过往的行人,享受一种市井快乐,看着余晖散去,消磨一个又一个美丽的黄昏。

我常想,烧饼和热豆腐搭在一起,像是一对如胶似漆的恋人,那么烧饼是青春俊男,热豆腐是漂亮少女,一黄一白,一刚一柔,十分般配。吃得时间久了,感觉它们更像一对中年夫妻,平常的日子,平淡的相处,日子一久,也就离不开对方了。就如卖烧饼和热豆腐的那样,一对好搭档,在简单自然的相处中品出人生致味。

烧饼炉和热豆腐摊何时成对出现在街头,已无从考证,单凭鄢陵人对它们的喜爱,足以成为鄢陵饮食文化的一个特色。吃遍万千美味,我也忘不了烧饼和热豆腐的滋味。究竟多好吃?吃了才知道,舌尖不会说谎。

盛夏时节,站在路边吃烧饼和热豆腐的人更多。开宝马的、蹬三轮的,年轻的、年老的,朋友、同事……一起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简单的饮食文化映照鄢陵淳朴、自然的民风和小城生活的惬意。

爱吃烧饼、热豆腐的鄢陵人一茬又一茬。离乡在外的人会怀念家乡的小吃。每一次的离开和回归,我都选择吃一次烧饼和热豆腐,美美的、暖暖的,把家乡的记忆重温。地方特色的小吃已经烙上乡情乡愁的印记。

去年夏天,一个长年在西安做生意的鄢陵老乡,因为实在太想念家乡的烧饼,早上6点开车出发,中午到鄢陵,买了60个烧饼,晚上赶回西安,给亲朋分享。家乡的美味,实在难忘。奔波千里,只为再次品尝家乡的味道。从西安到许昌,一天一个来回的举动虽然疯狂,足见家乡小吃的魅力。他正在寻觅会打烧饼也会做热豆腐的年轻人,希望把家乡的美味带到西安,留在身边。

在许昌工作的人方便得多。一个老同学,每周都要回鄢陵一趟,站在街边开心吃一次、满足一回。离开时,他还要打包带回去和同事分享。他以自己的方式眷恋着家乡,回味着家乡,传递着家乡文化。

美好的鄢陵,会迎接更多的四海宾朋,让他们在赏景看花之余,品尝一下烧饼和热豆腐。美景和美味都会让人难忘,鄢陵人的质朴和热情都在里头。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