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许昌解放后大力发展生产

摘要:

许昌地区处于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接合部,拉锯状态持续了一年多,城乡人民处于动乱之中,无法安定生产,加上国民党匪特的掠夺性破坏,城乡经济遭受了重创,群众日常生活难以维持。1948 年,颍河杜曲区薛口段决堤,两岸良田顿成泽国;繁城区锅壅口两处决堤,周围54个村庄被淹;清潩河在西华、临颍、鄢陵交界处决口3 处;沙河于黑龙潭决堤,县境除少量岗地外全遭水患,两季收成大减;武公渠、土沪河两岸多年来遭受水灾,常年歉收,城乡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各地人民政权建立后,在抓紧清剿匪特建立革命新秩序的同时,把稳定和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积极筹措资金、粮食,贷粮、贷款,维持群众生计,发展生产。

对于城市失业贫民,政府通过建立各行业工会、组织合作社的形式把失业工人组织起来,恢复工作和生产。对大量的失业摊贩则采取贷款扶持的办法,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许昌车站铁路工人失业已一年多,市政府把他们组织起来,看守铁路器材,参加许昌至漯河段的铁路抢修工作,由政府供给伙食。铁路工人情绪高涨,自觉修理站台、水井,清理道路。铁路、起卸、人力车、打铁、卷烟等行业纷纷成立了工会,以此组织联系失业工人生产自救。为解决市区人民生活,政府成立了市及区生产推进社和合作社,依靠社员参股,为贸易公司销售粮食、食盐、油等。市、区组织的架子车工人合作社、起卸工人合作社,组织工人集体劳动,全部劳动所得和合作收入统一分配。由于失业工人很多,有相当一部分成为肩挑手提的小摊贩,这类贫民生活尤为困难。为此,政府在环境尚未安定时,即组织秘密的小本贷款,为他们提供新的生活出路,如卖菜、卖柴、卖汤、卖花生、卖油条、做泥水匠等,以解其燃眉之急。1949年春,政府又鼓励城市贫民做军鞋,支援渡江作战。政府采取先拨款购料后做鞋的办法,解除其后顾之忧。绝大部分妇女踊跃做军鞋,很多男人找不到活儿干,也做鞋维持生活。此举解决了一大批城市贫民的生活困难。各县(区)政府十分关心农村局势,帮助农民生产自救。为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各县(区)政府组织运销合作社,提倡多种晚麦、蔬菜,及时解决牲畜、农具难题,发动群众互助互借,调剂种子,号召多积肥、多施肥、勤锄草;对贫苦无劳力者,设法贷给粮款或赈济粮款,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为了度过春荒,政府积极组织生产,救灾度荒。组织干部到村到户调查,根据灾情轻重和生产条件的不同情况发放贷款。贷款大部分使用在农业生产上,为夏秋丰收打下基础;一部分用于副业生产,农民利用农闲,挑担贩卖粮草、柴,从事榨油、纺花、编织等,维持生计,度过春荒。为治理河患,1949年4月,政府组织了治河委员会,市长任主任,区、乡、村层层发动,群众踊跃参加。经过治河,226个村庄受益,其中重灾村110个,约有11万亩耕地免受水灾之害,4 万人口有了土地可种,农民不再因水灾而外出逃荒。以工代赈共用148105 个民工,除一部分义务工不发工资外,绝大部分农民以此解决了生活困难。

1949年4月,许昌县委根据 “以生产度荒为主,结合政治攻势清剿土匪随时准备支前” 的工作方针会议,布置工作,工作队46 人分成5 个组分赴重灾区。县委提出生产自救、互助救济、赈贷中掌握阶级路线及鼓励生产等原则,在全县发放救灾粮5 万公斤,贷粮125 万公斤,贷款500 万元,社会互济粮8000 公斤,救济652 户、1862 人。根据全县工业、手工业、商业、行店业因春荒而萧条衰落的实际情况,为鼓励生产经营,县委决定,免征手工业营业税,并扶助诸行业恢复生产,顺利地度过春荒。

麦收季节,根据地委保卫麦收的指示,各县分别召开区干会议,组织“武装保卫麦收工作队”和群众性“看麦队”,并开展政治攻势,清剿土匪,镇压会道门反动活动,保卫麦收,有力地保卫了群众的生产果实。麦收后,各县积极组织,搞好夏征、夏屯、秋种。为搞好夏屯任务,各区下派干部到各村,进行了“评产量、挤黑地”的民主斗争。挤黑地运动有力打击了农村地富,保证了夏屯任务的顺利完成。此外,在夏屯中,各区结合群众生产、秋种,在群众中深入宣传动员防灾备荒,组织群众点种秧苗,鼓励群众能种几亩种几亩,能救一苗是一苗,并及时组织群众防荒、捕蝗、防汛。在有蝗有汛地区,提倡多种晚麦、蔬菜。各区还组织人力、畜力、物力进行生产互助,奖励垦荒,兴修水利,提倡纺织,发展手工业,给群众贷粮、贷种、贷款发展生产。政府的一系列周密措施,减轻了灾荒,保障了农民的生活,促进了农村生产的发展。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