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耕雨读,诗情人生

——许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尚杰锋印象

2016-09-09 15:42:16  来源: 许昌日报  作者: 毛志刚

我要分享:

摘要:

尚杰锋在创作。


在许昌北海公园之南,有小镇名尚集。尚集镇古称“德礼蜚镇”,自古就有习字作画的传统,清末民国时期尚乙璞、马宏恩等前贤早已蜚声颍川大地。如今,从这座古蕴深厚的小镇里,走出了一位与众不同的“70后”书法家——尚杰锋。他书法造诣甚深,兼擅写诗作文,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许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9月6日,记者走进尚杰锋位于市区北关大街的创作室,这位国内书法界的新秀已如约等待。


家庭启蒙 勤奋习字

尚杰锋1974年出生于尚集镇。在他小时候,父亲作为村里少有的“文化人”——中学老师,过年常常帮村民书写春联。裁纸、叠印、桌子上铺开,谈笑间手起笔落,一副对联就完成了。这年复一年不断再现的情景深深烙在尚杰锋的脑海,他的书法爱好也由此启蒙。

上初中时,尚杰锋遇到一位同样爱好书法的同桌,两人经常在一起习书写字,交流心得。“学艺的路上如果有人做伴,就能互相鼓舞,互相影响。”尚杰锋说,后来,他考上师范学校,两人的人生道路就此岔开了。

由于勤奋习字,上师范学校的第一年,尚杰锋就在学校举行的书法比赛中斩获一等奖。1992年,从师范毕业的尚杰锋进入尚集中学,当了一名语文教师。

人生际遇,有时候巧得会让人怀疑它绝非偶然,而属必然。有一次,尚杰锋去许昌买毛笔,机缘巧合下认识了许昌实验小学的李雪峰老师。“李老师是老一代的书法家,造诣很深,对我帮助很大。遇到他是我人生的一大造化。”尚杰锋说。1994年,在李雪峰的鼎立推荐下,他进入中国书法函授大学修书法专科。


精研书法 诗意创作

在中国书法函授大学学习,使在书法海洋乘筏苦渡的尚杰锋首次看到了灯塔。两年的精心研究,使他对书法理论有了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不仅如此,专业的学习还提升了我的文学素养。在书法之外,我推敲研习的还有诗词歌赋。”

2000年12月,在尚集镇书画名家尚新生、常亮的带领下,尚杰锋和几位实力派中青年书画家共同成立了一个书画沙龙,研习书画技巧,交流学习心得。他们举办书画展、知识讲座,送文化进企业,写春联送农户……

同时,尚杰锋的笔锋开始掠过国家级书法大展,“舞”出独特的翰墨天地。他的书法作品,曾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九届书法展、第六届新人新作展、全国“羲之杯”书法大展、全国“走进青海”书法大展等。2008年,他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尚杰锋写的诗词、散文、论文,也多发于报纸、杂志。2012年,赋诗填词已有相当水平的尚杰锋成为中华诗词协会会员。

2013年,尚杰锋离开教师岗位进入许昌县文联工作。


晴耕雨读 高山仰止

一副桌案,四壁字画,便是尚杰锋的创作室。他铺开宣纸,抚平,以镇纸压住左右,片刻酝酿后,提笔写下“晴耕雨读”四字,落款、盖印,告成。

观其外沉静如恒,甫动笔文气纵横。“晴耕雨读”,莫不正是崇尚书画的尚集人的精神写照?

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陈洪武曾经说过,当前书法界有些现状阻碍了书法家的进步。有些人稍有建树,但几年后就“结壳”了,无法突破;有些人把书法当作敲门砖,取得成绩后不思进取;有些人书法水平一直很高,但在创作中存在迷茫心理,找不到书法创作的归属感。

“我想,书法家会‘结壳’,是因为创作的动能不够;会退步,是因为向传统名帖、传统文化靠近太少;会‘迷茫’,是因为受到眼界、思想的限制,把书法艺术当作高等写字。”尚杰锋说,学习、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是克服这些问题的最好“药方”。只有扎根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才有助于开阔眼界、激发灵感,转而对书法本体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不断深化这种认识,是突破创作‘瓶颈’的关键。”

2015年,尚杰锋到中国人民大学求学,继续研修书法。

“炎炎夏日丫枝青,梦底遗情逐落英。曲水柔波斜映柳,只言杯酒怅难平。”这是尚杰锋在今夏写的一首诗。曲水眼波横,怅从何处来?尚杰锋笑而不答。我想,高山仰止,对于艺术的景仰与孜孜求索,应是他怅之所在。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书法作品均为尚杰锋作品)

责任编辑: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