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8月18日至8月19日,第四次全国蜂胶工作会议在长葛市召开,中国蜂产品协会会员单位代表、中国养蜂学会部分会员单位代表、蜂业科研人员、蜂业企业相关人员、全国各地从事蜂产品产业的企业和养蜂人员以及长葛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这是一场全国蜂产品行业的盛会。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承办这次盛会是个“瓷器活”,而长葛市作为全国最大的蜂产品集散地,拥有分量十足的“金刚钻”:规模以上的蜂产品企业37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市级以上的6家;该市蜂产品行业年出口供货额9200多万美元,实现销售收入32.8亿元,蜂机具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蜂蜡年加工量占全国总量的85%,蜂胶年加工量约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蜂王浆、蜂蜜年加工量约占全国总量的20%,蜂花粉年加工量约占全国总量的50%,蜂机具年生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60%;被农业部授予“农产品(蜂产品)加工出口示范基地”称号,“长葛蜂胶”“长葛枣花蜜”被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被评为全国蜂蜡出口基地、中国蜂产品生产基地、中国蜂机具之乡。
近年来,长葛市通过对蜂产品行业的规划、扶持、发展、整合,积极扩大养蜂和蜂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努力提高蜂产品深加工的档次,完善“协会+公司+合作社+蜂农”的发展模式,走组织化运作、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路子,促使蜂产品行业发展成为一个高效益的特色产业。
“蜂机具之乡”名副其实
近几年来,长葛市把蜂机具加工业作为蜂产品行业发展的新突破口,以家庭作坊为主,集中把官亭乡尚庄、岗李等村打造成专业村,迅速扶持发展,促其成为行业发展的生力军。主要产品有蜂箱、摇蜜机、榨腊机、熏烟器、巢础、蜂衣帽、瓶具、脱粉器等。该市年生产蜂箱约30万套、巢础6000吨、巢础机1000多台、摇蜜机20000多台。
目前,长葛市已形成蜂机具专业市场,产品远销全国,还出口到韩国、法国、美国等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蜂机具之乡”。同时,该市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网上销售额已占总销售额的近50%,开设网店600多家。每天物流车辆在尚庄、岗李、双庙李等几个蜂机具加工专业村穿梭不停承揽业务。
完善的产业链已形成
长葛蜂业发展历史悠久,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改革开放以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余年。
目前,长葛市蜂产品行业已形成了“初级产品收购——原蜜提纯初加工——蜂花粉、蜂王浆、蜂胶生产——保健食品、软胶囊、维生素e和鱼油软胶囊深加工——出口检验和销售”完善的产业链条,且呈阶梯式转型;蜂产品从小包装蜂蜜、蜂王浆、蜂花粉到蜂胶软胶囊、蜂胶液、蜂胶片等,已形成完善的产品体系。该市在全市八大传统产业中申请名优产品的积极性最高,拥有河南省著名商标2个、省优质产品8个,正在申报的省优质产品6个。
同时,该市蜂产品行业已成为我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该市已有7家蜂产品企业取得了进出口自营权,部分企业与国内一些大型出口企业合作,产品经过粗加工后直接出口到日本、美国、东南亚和欧洲等地,每年出口额达7000万美元。
长期的发展造就了长葛市万名收购大军和经纪人,他们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购销网络,保证了生产厂家的货源供应。
质量管理覆盖全过程
随着蜂产品行业的发展,长葛市逐步建立省级、市级、企业三级产品质量检测网络,确保从该市蜂产品企业出去的产品质量放心有保障。同时,该市建立蜂产品溯源体系,对蜂产品原料、生产加工及市场流通各环节的关键信息实行溯源追查,完善集“可管、可防、可控、可查”于一体的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全程质量信息追溯体系。溯源体系的建设使消费者有更多的知情权,增强了安全感,也促使企业提高诚信意识,强化企业责任,从而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提升蜂产品质量。
目前,长葛市的12家企业取得了国家质监总局颁发的QS认证(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10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12家企业正在建立HACCP质量体系(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
凝聚亮点筑产业集群
经过多年的发展,长葛市的蜂产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近年来,针对一些蜂产品企业偏僻分散、交通不便等问题,长葛市积极创建了两个集绿色、生态、旅游于一体的蜂产品产业园。一个是位于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占地210亩的蜂产品产业园。该市在土地征用、电价、税收、金融信贷等方面都给予了政策倾斜,并要求入园企业严格按照GMP标准建设厂房,购置加工装备,完善检测设备,按照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进行管理。另一个是位于蜂产品加工企业相对集中的官亭乡和大周镇结合部,沿魏武大道官亭段规划了一个蜂产品专业园。该市在该专业园内规划了生产区、商务区、交易市场、物流园、检测中心等功能区。
此外,长葛市还积极组织20余家蜂产品企业、专业合作社及蜂产品专营店申报了“蜂产品产业化集群”,纳入许昌市级集群管理。集群涉及蜜源基地、原料粗精加工、藏储、科研、物流配送等环节,带动万余名农民就业,年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通过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原料生产和加工基地,该市形成了“全链条、主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产业化集群,实现拳头效应,打造蜂产业“航母”。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