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活中,总有很多有关亲情的记忆让人动情,也最能触动内心深处柔软的地方。
记忆中,你的第一份工资是怎么花的?你拿到第一份工资后最想给谁买礼物?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你打算怎样尽孝心?9月11日、12日,本报记者针对上述3个问题进行了走访,读者的回答也许会让你的心灵有所触动。
咋花第一份工资,很多人想到了家
晨报网友“单身蜀黍”说,他第一次上班的地方在外地,工资发了600元。领到自己的第一份工资,他先购置了一些日用品,然后买了个信封给家里写了一封信,钱就用完了。
晨报网友“雷震子”说,他第一个月的工资上交父母了一半,自己留了一半。
晨报网友“丽萨”说,她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自己和妈妈各买了一件衣服,然后就所剩无几了。随后几个月的工资,她总是给爸妈几百元,自己留一些。
晨报网友“嘉嘉”是1983年出生的,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嘉嘉”说,他的第一个月实习工资是800元钱,首先想着给爹妈各买一份礼物。经过筛选,他给父亲买了一瓶价值100多元的长城干红葡萄酒,给母亲买了一套防脱洗发水。最后再请同事和朋友搓了一顿,钱就花完了!
读者张晓冉说,她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自己买了架电子琴。网友“小郭”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交了两个月房租。
晨报网友“阳光宅男”说,他第一个月的工资是1200元,一半交给了父母,还买了家里人爱吃的熟食和点心回家。印象更深的是当年年底存了钱,给父亲买了一部HTC手机,给了母亲2000元钱买衣服,当时觉得很有成就感。
拿到第一份工资,大多人会想给父母买礼物
晨报网友“鱼啦”说,她觉得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就代表着人生开始正式独立了,拿到工资后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买东西给父母,感谢他们多年来养育自己。
晨报网友“姐姐”说,用第一个月工资给父母买礼物,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在北京打拼,交完房租后真的就只够吃饭了。其实父母并不会在意你用第一份工资给他们买什么礼物,只要你长大成人了,会自己工作赚钱就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晨报网友“单身蜀黍”说,他领到第一份工资时最想给母亲买一件金首饰。但第一份工资实在太少,后来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
晨报网友“水能成冰”说,他拿到第一份工资的时候想着终于可以用自己的钱给父母买点儿什么了,这种行为对他来说不是尽义务,而是一种本能。但他买礼物之前问了下父母想要啥,商量的结果是一家人下馆子搓一顿。虽然没有买什么有纪念意义的礼物,但一家人很开心。
晨报网友“真诚”说,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心里就觉得能赚钱了,能给父母买点儿礼物真好。但说来惭愧,他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父亲买了一条帅气的皮带,没想到父亲早有准备,去商城把他喜欢已久的小音箱买来送给他。只能说,父爱如山。
采访中,大部分人对第一份工资均记忆犹新,当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和父母分享可以证明自己 “独立谋生”的快乐,与父母分享第一份工资。
对父母尽孝,最好的方式是多陪伴他们
读者娜娜说,礼物越送越贵,陪伴的时间却越来越少。现在回一趟家买点儿月饼、水果和牛奶要三四百元,但经常忙工作没有时间回去。父母老了,中秋节放假就在家给他们做顿饭吃,多陪伴他们吧。
晨报网友“博博”说,平时太忙,亏欠父母太多。“今年中秋节,我打算开车带二老来一次自驾游。全家人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其乐融融。”
晨报网友“军容”说,去年中秋节他和在外地的父母通过视频一起吃了“网络团圆饭”,通过视频就能看到他们慈爱的双眼,听到二老熟悉的声音。
晨报网友“我不是大胖子”说,中秋节陪伴父母吃团圆饭当然是最好的过节方式。他想提醒大家的是,吃饭时不要总是低头玩手机,多给父母讲点儿有趣的事情,吃完饭主动去刷碗,或者搭把手做些家务。这些细节可能平时注意不到,但细微的改变就可以让节日变得更加温馨。
晨报网友“贾先生”说:“大家都忘了中秋可以赏月了吧。带上酒和月饼,陪父亲、母亲小酌赏月,这才是中秋节父母最想要的礼物。”
走访中,大部分读者认为,在中秋佳节,抽出一些时间,多陪父母说说话,和他们一起吃顿饭也许是最好的节日礼物。
责任编辑: 谢雯冰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