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市人防办警报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为防空警报试鸣作准备。
本报讯 9月18日10时,莲城上空再次响起防空警报,警示人们勿忘历史。
市民在注意听防空警报的同时,不免产生诸多疑问。现在,防空警报如何拉响?长短不一的防空警报是什么意思?当日,记者走进许昌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一探究竟。
防空警报不用“拉”,
指尖轻点响彻莲城
18日10时,市人防办警报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按照预定时间和程序,用指尖轻点键盘。随即,防空警报响彻莲城。
市人防办指挥通信科科长王中华介绍,我市从1981年开始进行防空警报集中试鸣。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因技术原因,防空警报都靠手动控制。每次试鸣防空警报,都需要工作人员到现场手动拉响,所以人们习惯称“拉警报”。近几年,随着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市建立了信息化的防空警报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电脑主机和功放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控制室外扬声器,只需指尖轻点键盘,就可以完成试鸣工作。
除固定警报设备外,市人防办此次还配备了6台车载警报车,在市区主要街道进行流动报警;广播电视插转系统同步播放;各县(市、区)车载警报器分别在当地城区主要街道进行流动报警。
防空警报分三种,
听到警报应该这么办
市人防办副主任陈荣红介绍,防空警报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3种,时间和鸣放方式都是固定的,分3个阶段进行鸣放。第一阶段为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次,时间3分钟;第二阶段为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次,时间3分钟;第三阶段为解除警报,连续鸣3分钟。此次防空警报市民从10时开始,至10时31分结束。
市民听到预先警报后,应通知身边的人,特别是在地下工作和高噪声环境工作的人;在家的立即关闭水、电、燃气、电源,锁好门窗,转移易燃物品等,随后快速进入指定的人防工程或紧急疏散地;在公共场所的人,一般不宜立即回家,应就近防护或到临时疏散地域隐蔽。
听到空袭警报后,没来得及进入人防工程的市民应就近分散,隐蔽在矮墙、涵洞、墙角等地方,用硬物护住头部等重要部位;在室内要避开玻璃窗、高书架、衣柜等物品;在室外要避开高大的广告牌、楼房、吊车及高压线等。
听到解除警报后,可有序返回家中和工作岗位。
陈荣红说,在和平年代进行警报试鸣,既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要求,对全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的重要形式,也是唤起全市人民关心、支持人防建设,构建和谐、安全城市和美好家园进行性宣传的主渠道。
警报就是警示,
提醒大家勿忘历史、珍惜生活
当日上午警报声响起后,记者跟随机动警报车到市区主要街道进行流动试鸣。
流动警报车途经学院路、前进路、魏武大道、天宝路、八龙路、八一路、魏文路等十几条街道。每到一处,都能看到不少街边的市民在听警报。
在市区许都公园市人防办专门布置的人民防空知识宣传展板前,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市人防办工作人员边发放宣传手册,边向市民讲解相关知识。
“今天是九一八事件纪念日,拉响防空警报是为了提醒大家勿忘国耻。”70岁的市民姜天恩说。九一八事件虽然已经过去80多年,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铭记。
警报声提醒人们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同时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稳定、幸福生活,因为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先辈用鲜血换来的。
“警报声提醒我铭记历史,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应该更加努力地工作。”23岁的市民王丽说。战争离生活已经非常遥远。但是,无论何时都应该记得国家和民族曾经遭受的灾难。在和平年代,年轻人同样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工作和奉献为国家的富强作贡献。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