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岭和单春明,钧瓷界的伯牙与子期

2016-09-27 15:34:05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我要分享:

摘要:

王占岭。 资料图片


苗见旭

“字典上说,有专门技术的手工艺人称为匠。狭义上说,匠只会按部就班,只会比葫芦画瓢,只会约定俗成地规律性制作。这么说来,王占岭这个匠就不一般了。他有天分、悟性好,会二次创作。因此,在神垕众多优秀的匠师中,王占岭是个人物!”

说话的人头戴鸭舌帽,留山羊胡,嗓音沉郁。在静若空谷的会场上,这个声音掷地有声。三十几人的研讨大厅一时间被这激昂慷慨的气场震住了、罩严了。

讲这话的人叫单春明,中央工艺美院原教授,1956年出生,师从李苦禅,工于花鸟写意,兼修陶艺雕塑,曾在宜兴、景德镇、郑州等地创建工作室,最终在2013年啃上了钧瓷这块独具魅力的硬骨头。照他的话说,他对钧瓷敬畏已久,早年志大才疏,不敢贸然涉足窑变神秘的钧瓷艺术;现在“羽翼丰满”,终于踌躇满志地踏上了神垕的土地。

在神垕,他寻遍了有特色的钧瓷窑口。这些窑口不是这点就是那点不合乎他的要求。就在意兴阑珊时,他见到了古韵坊坊主王占岭。

王占岭,神垕镇人,1971年出生,高中学历,曾是神垕镇国营瓷厂职工,出身陶瓷世家。早在1945年,其祖父就从事规范的陶瓷生产,并获得禹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工业营业证”。其父亲更是镇上有名的碗匠和烧瓷能手。王占岭从小就耳濡目染钧瓷的制作工艺,加上自己的聪颖,初中毕业时就能帮父亲修理钧瓷机械。这为他日后制作异型单刀成型机打下了基础。

见到王占岭的那一刻,单春明就眼前一亮。凭感觉,他找到了顺眼的合作人。当时王占岭正全神贯注地旋坯,3厘米宽的旋刀拿在手中游刃有余,泥坯如刨花般从泥胎上落下来,散落在修坯机的周围。单春明恍然间忆起了儿时木匠刨木头的情形。他闻着新鲜的潮腥气息,觉得有些微醺,手也开始痒痒了。

合作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先试制了几款拉坯钵器。照单春明的话说,他是想进一步试探王占岭对器型线条的理解和修正程度。

几天下来,单春明就心花怒放了。王占岭超乎常人的悟性和驾轻就熟的旋坯技艺使他精神大振。他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天分”,忽然明白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最终成为国宝级大师的“齐白石们”。他们靠的不仅仅是勤奋,更重要的是“天分”呀。

就在这时,单春明唱起来了。他唱的是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歌声激越、音韵辽远。他太激动了,仿佛是行走在春光里的麝,被自己慧眼带来的满身香气陶醉着。是的,他太兴奋了,煞费苦心的设计终于找到了完美的实施者。而这个实施者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懂锦上添花的。

知音,概莫如此。春秋时期,俞伯牙邂逅懂得他的音乐、从灵魂深处理解他的钟子期的时候,不也是这般激动、这般陶醉吗?

单春明想到这些的时候,就想起了他的得意作品《地坛洗》。这是一种折沿、短颈,下斜面双抽角,平底的笔洗造型。图纸绘成后,他兴奋异常,觉得这是一种几近完美的笔洗造型,一改钧瓷传统的洗的造型,现代审美元素十足。就是这种被单老师备受推崇的造型,王占岭却大胆地提出了修改意见,把平底改成藏足,一来不影响器物的整体线条,二来可满釉支烧,真可谓达到了匠心独运。日后,单春明感慨地说:“这叫二次创作。”

就这样,他们兴奋而亢奋地合作着、创作着,短短半年时间就创作了90多种造型。这些造型在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审美符号,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体现了钧瓷造型的历史连续性和时代感,被誉为“单氏风格”。

单春明成功了。兴奋之余,他画了许多花鸟画送给王占岭及其朋友,以表达感激之情。更让人敬佩的还是艺术家的胸襟,每一款造型烧成出窑,单春明总是象征性地拿走几件普品,而将窑变上乘的大部分作品留在了王占岭的古韵坊里。有人问单春明,这样做能赚到钱吗?单老师笑着说:“我在神垕呼吸到了新鲜空气,在钧瓷身上找到了艺术的灵感,这些还不够吗?单单为了赚钱,我是不会来神垕的。”

事实正是这样,单春明骨子里是一名画家。他在2013年中国文联举办的“两岸书画名家展”中荣获一等奖,而参展的100多人中一等奖仅有三个,但名人济济一堂,如范增、刘大为、何家英、王西京、王子武等。为此,郑州的一位大企业家慧眼识才俊,毅然在繁华的郑汴路上专门为单春明量身打造了一个艺术馆——“春明艺术馆”,并为其配置了霸道越野车。

王占岭也成功了,作品《师虎簋》2012年被评为外交部指定国礼,《贡侍瓶》荣获2014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发明了钧瓷界第一台异型单刀成型机,为钧瓷艺术品的生活化批量生产立了功。

正当单老师等人利用异型单刀成型机批量生产生活艺术瓷时,天妒英才,王占岭在一次体检时查出了恶性肿瘤,终因医治无效,于2015年农历八月初十离开了人世。

噩耗传来,单春明撂下手中的画笔,刚刚设计完毕的几十张图纸散落一地。一连几天,他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抽烟,烟草把胡子熏得黄黄的,如秋草一般,凄婉孤寂的眼神充满了忧伤。

王占岭“五七”那天,单春明又一次来到古韵坊。短短三十几天时间,他和王占岭工作的作坊已经布满蛛网,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闪光的蛛丝上。网中央的蜘蛛趴伏着,守着它的天地。

可单春明的天地在哪里呢?这曾经阳光灿烂的小屋,这曾经轮盘嗡嘤的作坊,这曾经泥花飞坠的场景真切地再一次上演,让他怎能不动心、动容呢!

笔者知道,此时,这位花甲老人的心网已经破了,再也不会在这个作坊里高歌《我的太阳》了。高山流水,余响凝霜。他明白,能“伴奏”他情感的“伯牙”琴弦已经断了,永远地崩落在了古风幽韵的古韵坊里……

责任编辑: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