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省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加快郑新、郑许、郑焦融合发展,建设组合型大都市地区,提升对全省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这标志着郑许融合发展已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如何抢抓这一“含金量”十足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实力许昌、活力许昌、魅力许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报走访了我市部分党政机关负责人,听听他们是如何理解、如何贯彻的。
作为临空偏好型产业,禹州久源堂药业有限公司可以借助对接空港,开拓更大市场。
食用菌产业是我市重要的出口型产业之一,在郑许融合大背景下将享受更多发展机遇。
编者按
省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加快郑新、郑许、郑焦融合发展,建设组合型大都市地区,提升对全省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这标志着郑许融合发展已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
如何抢抓这一“含金量”十足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实力许昌、活力许昌、魅力许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报走访了我市部分党政机关负责人,听听他们是如何理解、如何贯彻的。
许昌市发改委主任杨朝晖:绘好郑许融合“作战图”
作为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门,市发改委对郑许融合上升为省级战略倍感振奋。“省党代会报告确定的加快郑许融合,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更是许昌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市发改委主任杨朝晖表示,“我们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深入研究谋划许昌在大郑州都市区中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研究制定郑许融合发展的意见,力争年底前完成。”
杨朝晖认为:“郑州和许昌产业优势各异,上下游配套能力较强,一体化互补发展优势明显。加强产业对接,是郑许融合的重要着力点。”目前,郑许之间已经形成了一条许港产业带,这条产业带以许昌中心城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昌县、长葛市区域为主,产业带集中布局了中原电气谷核心区、长葛市产业集聚区等6个省级集聚区,集聚了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超硬材料、食品、发制品、有色金属等7大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很强,并已纳入河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目前,我市正委托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编制许港产业带规划,争取年底前拿出规划初稿,主要目标是将许港产业带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业基地、临空经济基地,形成支撑大郑州都市区的重要产业发展带和城镇发展轴带。
郑许融合发展,交通对接先行。杨朝晖表示,目前,郑许交通一体化正在推进:高速公路方面,新谋划的3条高速公路已纳入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高速铁路方面,京广高铁已经建成,郑万高铁、郑合高铁全面开工建设;快速通道方面,开工建设了许昌至机场城际快速通道和国道107线许昌境改建工程。同时,他们正在争取上级支持机场至许昌城际铁路,力争尽早开工。
“在生态对接方面,我们正在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许昌模式’,推动许昌真正成为郑州‘南花园’。”杨朝晖说,这样的规划思路是以许昌良好的生态优势为基础的。许昌全长80多公里的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已建成通水,90万亩的花木基地生态效益显现, “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许昌已基本实现。
杨朝晖说,在加强郑许服务对接方面,许昌全力推进开放平台建设,成立了市政府口岸办,建成了许昌海关和许昌检验检疫局并挂牌运行,魏都区保税物流仓库获批,跨境电子商务出口监管场所建成,一体化大通关体系初见成效。目前,我市正在申建许昌保税物流中心,充分利用港区开放平台创新监管模式、畅通通关渠道,主动融入港区开放体系。
对郑许融合发展,杨朝晖充满自信,这种自信在于:市七次党代会明确了郑许融合发展思路,谋划了许港融合的发展战略,确定了建设许港产业带的发展布局,郑许交通一体、产业链接、生态共享等呈现良好局面。深入推进郑许产业对接、交通对接、生态对接,实力许昌、活力许昌、魅力许昌定会展现更加美好的前景。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栋超:交通先行,助力郑许融合发展
“郑许融合发展首次被写入省党代会报告,说明这一发展战略已经成为省级战略。这对于许昌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交通部门将全力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积极实施交通优先,主动融入大郑州都市区。”11月8日,对于推进“郑许融合发展”战略,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栋超语气坚定地说。
推进郑许融合发展,应当注重交通发展先行。在郭栋超看来,随着京广客专、许昌东站综合枢纽、新郑异地航站楼等项目的建成运营,我市基本构筑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复合式、立体化、便捷的交通网络,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日臻完善,为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两地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是郑万高铁、郑合高铁已经正式开工建设,国道107线许昌境改建工程等重点交通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密切了许昌和郑州的联系。
具备一定交通基础和优势,交通部门如何进一步抓住这一机遇?郭栋超表示,该局将按照“依托郑州、对接空港、发挥优势、错位发展”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交通一体、产业对接、平台共享、生态共建”的工作要求,积极谋划“郑许一体、空港对接、道路环通、组团互通、北扩东延、东西连通”融合发展。
郭栋超表示,首先要不断完善高速公路。2016年,我市新谋划的兰南郑尧高速联络线、焦作至平顶山高速公路、许昌至信阳高速公路3个项目已纳入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建设里程约145公里,估算投资175亿元。根据实际情况,我市计划于2017年7月底先期实施兰南郑尧高速联络线项目。其次要大力发展干线公路。按照“一中心、四组团”总体布局,在“十三五”期间,我市拟改造升级建设国省干线18条,共计707.2公里,总投资118.7亿元。这些项目实施后,我市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将从658公里增长到1070公里,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最后要全面发展交通物流。全面提升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城市规划布局,着力推进铁路、公路、航空货运之间的交汇衔接,实现货运“无缝衔接”;以郑州航空港、京广铁路和三洋铁路的苏桥站、张潘站铁路货运枢纽为依托,布局交通物流园区,引导和推进具备较强公共服务属性、衔接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货运枢纽发展;大力支持万里物流园二期扩建项目、鲜易冷链物流发展,进一步引导我市物流配送、农村物流、冷链物流行业有序发展。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展改革局局长罗向东:打造郑许融合发展的前沿战场
“对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来说,省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的郑许融合发展,将对区域产业升级、城镇化建设,以及交通现代化、民生民本改善等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昨日,提起郑许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改革局局长罗向东说。
示范区作为郑许融合发展的重要承接区,呈现出持续发展、总体协调的良好态势,对推动郑许加快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罗向东告诉记者,示范区区域产业基础雄厚,代管区内的中原电气谷围绕电力装备制造、烟草“一主一特”主导产业,“产业心脏”地位进一步巩固;许昌市商务中心区以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生产性服务功能逐步显现;示范区全域内的尚集产业集聚区已形成了国内最大的传动轴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发制品新材料生产基地;魏都产业集聚区形成了生产、创新、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许昌市电子商务产业园、许昌科技大市场、许昌海关等一批市级平台项目在示范区落地并投入运营,国家中低压输配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电工电子产品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同时,示范区着力构建了以水系路网为重点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交通路网基本完善,形成了“8纵13横”的主干路网格局,实现了主干道路环通;相继实施了“三河、两湖、一轴”重大生态水系工程,构建了“河畅、湖清、岸绿”的水生态网络。
罗向东说,我市在“十三五”期间谋划的许港融合战略对于推进郑许融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许港融合战略的实施将有力推动许昌与郑州的城际融合互动发展,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尤其对构建许港一体化交通网络、打造许港产业带等带来积极因素。
罗向东表示,下一步,示范区将依托现有的基础和优势,紧抓我市加快推动许港融合发展和许港产业带建设的机遇,借助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大平台,进一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加快中原电气谷核心区、商务中心区“两区”建设,加快示范区产业发展谋划,积极谋划推进中医药产业园、保税物流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一批物流加工、临空经济等与港区配套的专业园区,致力打造郑许融合发展的前沿战场和许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板块。
长葛市发改委主任陈有池:借力郑州 强化支撑 加快崛起
“省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的加快郑许融合发展,为长葛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昨日,谈起郑许融合发展带来的影响,长葛市发改委主任陈有池说,郑许融合发展有利于长葛打造航空产业引领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对外开放创新发展。
长葛作为郑许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具备“借助郑州、强化支撑、加快崛起”的独特优势。陈有池介绍,早在2013年,长葛便紧紧抓住郑州航空港规划获批的重大机遇,认真做好理念、空间、产业、功能等方面对接,努力成为许昌对接空港“桥头堡”、郑州休闲娱乐“后花园”、临空经济新“高地”。“目前,对接已初见成效,高端制造、冷链物流、电子信息等对接产业已明确,基础设施、服务功能逐步完善。”陈有池说。
在制定发展规划时,长葛把对接空港规划有机融入“全域长葛”规划中,明确“向北贯通、对接空港,向南融合、凸显组团”的发展路径,着力构建“一带二区两廊”空间发展格局,即接许联郑产业带,市产业集聚区、大周产业集聚区,以及南水北调干渠生态防护走廊、机场快速通道生态走廊;重点打造航空科技转化基地和航空关联产业发展区,布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产业,建设错落有致、纵贯南北的生态景观长廊。
加强郑许产业对接,更是长葛的重头戏。他们积极培育对接产业,狠抓“临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四五四”产业提升计划,即推进现代装备制造、超硬材料及制品、再生金属加工、食品等四大主导产业高端化,卫浴洁具、建筑机械、包装印刷、人造板材、蜂产品等五大特色产业品牌化,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新兴产业规模化,着力构建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工业体系。同时,他们还大力发展与航空经济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以众品公司为依托,着力构建现代食品加工制造和冷链物流服务产业体系;规划建设全国重要节点物流园区物流保税中心,强力推进空港电商园、仓储物流园等专业市场建设。
“长葛还充分放大基础优势,进一步拓展对接空间。”陈有池说,许昌至新郑机场快速通道长葛段已建成通车,107国道改线项目准备开工,已有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等7条干线直通郑州;在对接空港带状型经济带上建成了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入驻项目提供全方位的生产性服务。“今后,我们将按照郑许融合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强产业、交通等领域对接工作,推动郑许融合大提速。”
长葛市大周镇党委书记张红军:立足新起点 谋求大跨越
“省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郑许融合发展,为多年来一直积极推进郑许一体化的许昌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昨日,谈及“郑许融合发展”话题,长葛市大周镇党委书记张红军告诉记者。
优越的区位优势、坚实的发展基础都决定了大周镇郑许融合发展桥头堡、先行区和主战场的地位。“近年来,在郑许融合发展方面,大周镇在交通、产业等方面已进行了很多探索,打下了一定基础。”张红军说,“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机关干部,还是企业家,都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充分发挥紧邻郑州和空港的优势,积极融入、借力郑州和空港,发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就如何抢抓发展机遇、主动融入郑许融合发展,张红军表示,大周镇将紧紧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先行先试,主动对接,聘请专家高标准、高起点制定新一轮规划,引进高端制造、精密制造企业,完善产业链,构建大周发展新格局。
张红军说,第一是搞好规划对接,拟定发展新规划。大周镇将紧紧按照长葛副中心城市的定位,结合空港新区规划、许昌对接郑州长远规划及长葛对接空港规划,邀请专家到大周镇调研,再次高起点定位城市发展;依托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实行经济整合与产业提升、区域整合与功能提升、空间整合与环境提升三大策略。第二是搞好交通对接,完善交通枢纽建设。今年以来,大周镇将拓宽升级改造三号路、一支路与郑许快速路连接,拟向东延伸与新107国道连接;拟规划的临港南路、临港北路都横穿镇域北部与郑许快速路、新107国道对接,提升交通承载力。第三是搞好产业对接,建设中欧生态园。以主导优势产业为依托,大周镇发展高端制造、精密制造,重点培育与空港关联度较强、产业层次较高的临空制造业;积极培育与航空经济相配套的特色产业链,大力发展空港经济;大力发展临空地方特色产业,计划建设北部高效农业示范园和蜂产品电商园,大力推进系列蜂产品深加工,开展航空运输型特产精深加工,推动航空物流业与地方优势产业联动发展。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